学习先进典型 用心用情服务——大理老年大学:记初心当使命 学乐为相结合 努力办好老年朋友满意的老年大学
发布时间:2022-04-24 14:19:11来源:云南省委老干部局阅读:
大理老年大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苍山脚下、西洱河畔、滨河公园旁,学校占地23.38亩、建筑面积2376平方米,设16个教室,1个多功能厅,是一所环境优美、区位优势突显的老年大学。在大理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老年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发挥总校示范引领作用,构建起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走出了一条独具大理特色的办学之路,2016年荣获云南省老年大学省级示范校称号,2017年荣获全国老年大学示范校称号,连续5次被省委老干部局和省老年大学评为先进集体,在全国和省州组织的活动中荣获29个奖项,成为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凝聚和传递正能量的重要阵地和广大老同志文化养老、延年益寿的良好平台。

一、在阵地创新上有突破

一、在阵地创新上有突破
一是强化与思想政治建设的结合。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列为单位每周职工例会第一议题,集中学习;二是充分利用老年大学课前10分钟,组织学员对时事政治进行课前学;三是在微信公众平台、离退休干部群、老年大学教师群、班委群、班级群编发习总书记讲话精神,连载《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有声书,以贴近老年群体的方式组织实时学;四是充分利用党建服务平台、理论讲座、时事政策培训、印发学习资料和参与体验等多种方式,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五是与少年儿童、青年学生开展互动学,通过展示老年人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为经济社会发展传递正能量。
二是助力与全市中心工作的联动。招募银发志愿者120名,成立7支志愿者队伍,围绕市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洱海保护、“三清洁”、乡村规划献计献策、义诊、书画义卖、法律宣传、社区疫情防控等活动;结合“双创”重点工作及重大节庆等,先后成功组织了全国网络社区春晚、“七•一”活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暨大理老年大学建校30周年文艺晚会”、“大理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等8场文艺演出及“庆祝建国70周年摄影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书画展”等书画摄影展5期;3个节目参加2020云南省第三届“中国人寿杯”老年春晚录制,获荷花奖2个、兰花奖1个;获第二届国际老年大学艺术大赛中国赛区26个奖项、国际赛区10个奖项;参加全国科普宣传日活动、州市老年节文艺演出和市级周末广场演出,到乡镇(街道)、敬老院开展送戏下乡、送春联下乡等活动。同时,利用宣传栏、简讯、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宣传平台,积极宣传洱海保护治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不断扩大了老年大学对中心工作的宣传力度。
三是注重教学活动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融合。学校始终注重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民间文艺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学方法等方面,着力打造了一批贴近老年人需求、体现大理特色的品牌课程,开设了大本曲班、白族舞蹈班和三道茶班,在10个非遗传习所设置教学点,把白族文化艺术渗透到教学和活动。学校编创的《大理看花》《开秧门》《螃蟹调》《习总书记到我家》等节目多次在校园内外、社区、村镇为广大群众表演,传承了白族文化,在洱海保护、民族团结等方面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四是突出与现代网络教育同步。在课程中专门设置了手机班、电脑班;积极探索开展远程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形式;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上传、转载本校教师及国内优秀教师网络录播课程,并在网络对学员作业进行指导与点评;充分利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的网上老年大学平台,发动全市1626名学员注册学习,学习次数达24385次,个人最高学习时长18706分钟;书法教师陈赤的《汉字结构举要》入选首批中国老年大学网课录制名单,学校荣获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战疫教学活动成绩优异荣誉证书;搭建久久乐享平台实现招生网络报名,开办了苍洱夕阳风采微信公众号,构架起学校、教师、学委会、学委会常委办、班级微信群多级宣传管理渠道;将老年大学教育纳入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了老年朋友在家上学等多种学习模式,享受现代网络中快乐地学习、交流,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二、在健全教育网络上见成效
一是全力推行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学校直奔解决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先后到5个单位、13个乡镇(街道)、3个民办培训机构、10个非遗传习所调研座谈,形成调研报告3份,助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老年大学办学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设置20个分校、33个教学点,在全市形成了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老年教育网络,实现了全市老年教育多领域、多元化、广覆盖的办学格局。


二是加强乡镇(街道)老党员组织凝聚力。针对各乡镇(街道)党组织老党员较多的实际,学校组织各乡镇(街道)分校充分利用党校、党支部活动室、科技培训等,组织老年朋友开展短期集中培训;结合党组织“三会一课”开展定期培训;通过乡村广播、党支部微信群、学习强国等进行时时培训,实现农村老党员与老年教育有机融合。
三是传承带动群众发展。将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引入老年教育,让老年朋友为非遗传承助力。建起白族刺绣、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白族服饰、剪纸和彝族服饰、彝族刺绣等10家老年大学非遗传习所教学点,其中,璞真白族扎染教学点为周城村千余名白族妇女义务提供扎染技艺培训,上关兆邑村白族服饰传习所教学点培训妇女制作订单产品,带领大家增收致富。下一步,大理老年大学将积极探索体验式学习,将非遗教学点作为大理老年大学的研学基地,推动大理旅游和老年教育双融合双升级。
四是繁荣乡镇(街道)老年文化。乡镇(街道)分校将文艺队、洞经音乐会、诗书画组列为专业班级,规范班级管理,组建村(社区)教学点,定期开展面向老年朋友的培训,丰富城乡老年人的文化生活,其中的西窑教学点在抗疫、红白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五是积极探索实践社会资源办学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老年教育中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成立大理供电分局、大理震东健身、大理十畝、大理州健身舞俱乐部3个分校、1个教学点,进一步优化老年教育的结构、内容和布局。
三、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发挥正能量
三、在为群众办实事上发挥正能量
一是探索养老及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养老服务体系,在南山养老院、锦鑫养老院、龙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院(中心),成立了2所分校、1个教学点,根据养老院人员情况,有针对性地开设保健、绘画、书法等课程内容,定期到敬老院联欢,推进养教一体化,丰富了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扎实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工作。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把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大理老年大学充分利用阵地优势,以文化养老为主,进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大理市银发党群服务中心,推进居家养老思政教育、文化娱乐、送餐服务、诊疗服务、心理健康咨询等服务功能,让老年大学成了尊老、敬老、助老、护老的温馨家园。
三是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老同志主阵地作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大理老年大学依托平台和资源,在全市离退休干部群众中开展了“百场学习教育、百名老党员讲红色故事、百名离退休干部走访慰问、百幅诗书画摄影作品展、百人唱支山歌给党听、颂百年感党恩文艺汇演、建党百年座谈研讨活动、建党百年银发心向党专栏、百条宣传信息作品集、建党百年微视频”为主要内容的庆祝建党一百周年“十个百”系列活动,成为全市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
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各级老年教育部门的关心支持和大理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视下,大理老年大学将秉持“大学知礼、老而有为、德艺修身、康乐奋进”的办学宗旨,继续探索创新,推进新时代大理老年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为全国老年教育工作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