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市老年大学多举并措提升校园品质
发布时间:2024-04-08 16:12:46来源:安宁市老年大学阅读:
安宁市老年大学以学员需求为立足点,以文化养老为主线,多举并措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努力将安宁市老年大学办成全市老年人求知学园、精神家园、健康乐园和美丽花园,更成为激励老年人为安宁市发展贡献银发力量的重要平台。
以校训校歌为载体增强凝聚力。2007年,确定“体健 乐学 和谐 有为”作为校训,同年,将由雷路作词、蒋文帅作曲的《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确定为校歌,校歌优美悠扬的旋律,朴实精致的歌词,饱含着老年大学学员们浓郁的时代激情,凝聚了深沉的爱校情怀,既诠释了安宁市老年大学的办学理念、建校宗旨,也展现了市老年大学的文化特色与优良传统。学员们课前、活动前、活动后都唱校歌,让学员们不仅得到精神愉悦,更达到了激励奋进、团结进取的目的。
以走廊教室文化为载体增强吸收力。在大厅、走廊、楼道等空间制作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国学知识、七贤养老等不同主题内容的文化专栏;敬老爱老的温馨提示语;师生们书画、摄影作品展览厅。用生动优美的语句和学校浓郁的文化品味,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意境;在会议室安装LED屏幕,展示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和获取的荣誉。教室布置“优作园地、健康小常识、温馨提示”等版块,定时创办,专人负责,针对专业不同,创造不同的人文氛围,让学员们坐在教室里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快乐。
以文明在行动满意在校园活动为载体增强竞争力。开展“树长者风范,做有为老人”主题活动,组建志愿队投身校内外文明劝导、文明监督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工作人员、教师和学员三支队伍建设,引导全体师生员工争创文明校园,营造优美环境;争创文明班级,营造温馨团队;争当文明教师,做和谐文明表率;争当文明学员,做和谐文明使者;争当文明员工,做敬老爱老模范。通过开展活动,令人感动的人和事层出不穷,校园到处涌动着爱心奉献,师生员工的文明素质明显提升。
以开设特色班为载体创造品牌形象。为了扩大安宁市老年大学社会影响,拓展校园文化内涵,学校每学年开办特色班。近年来,先后创办了花灯班、合唱班、瑜伽班、电钢琴班、形体仪态美学班等特色班级,特色班学员经过**合格方能入学,教师则选聘专业知识强,精力充沛,有奉献精神的。师生有机结合,严格管理,精讲勤学,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以第一课堂教学为载体创造优良的教风。突出以教学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体,本着因地制宜、因需设课、因人施教原则,只要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学员想学什么知识,就开什么课,充分满足老年人的求知欲望。同时在教学形式上,突出实用性、故事性、趣味性,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由于贴近老年人生活,深受到老年人欢迎。
以第二三课堂活动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开展第二课堂,丰富课外活动。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每年坚持举办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利用宣传栏、校刊等经常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唤起老年学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老年人学习的积极性。拓展第三课堂,积极服务社会。学员用学到的知识为社会服务,是老有所为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鼓励、引导学员们到街道、到社区、到企业慰问演出,为市民写春联、送课上门等。学员们在活动中既展示了自己的风采,又为丰富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展竞赛活动激发校园文化。单一的进行教学活动,要想稳定学校的吸引力和持续保持学员的学习积极性是很困难的。这就需要对教学工作加入一些“刺激因素”,从而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而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竞赛活动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安宁市老年大学有3项竞赛活动从2008年开始就一直常态化地坚持下来。一是演出竞赛。即在举行学员结业典礼时,结合组织一场以班为单位,以学习内容为主题,教师编导、全员参与的教学成果汇报演出文艺活动;二是征文竞赛。即在教师中开展教学经验的征文活动。在学员中开展学习体会的征文竞赛。三是书画摄影竞赛。即在书画系和信息技术系中开展书法、绘画、摄影作品竞赛,挑选优秀作品进行展出。常态化的竞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容,而且促进了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开展宣传活动拓展校园文化。 从2004年开始,创办了《安宁市老年大学工作简报》并设立了宣传专栏,张贴每期工作简报。小小“简报”已经成了宣传老年大学精神、彰显老年大学风貌、促进老年大学工作的良好平台,它不但记录了老年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前进足迹,也承载了老年大学不断探索、成长和发展的历史画面;2008年创办《长青》(校刊),坚持每年编印一册。为学员提供了交流心得体会、展现自我风采的又一平台。2016年,学校建立了教师微信群、班委微信群,2022年建立微信公众号。
校园文化是学校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源泉,也是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窗口。安宁市老年大学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管理的突出地位,以创新为引领,丰富校歌、简报、校刊以及微信等载体传播校园文化;按学员需求选老师、定课程,满足学员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培育志愿服务队(下分为不同文化小分队),用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丰富学员生活,并引导学员主动服务社会,“活力向上、求知奉献”的校园文化氛围日渐浓厚。
文:王卫东 马娜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