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聚银发力量 赞辉煌成就 > 正文
牟定县借力“云岭银发”专家优势赋能乡村振兴
   
   牟定县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云岭银发”专家优势,从关键节点、重要关口和工作机制三个方面着手,切实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训,赋能乡村振兴。
 
   
找准三个关键节点,聚焦培训需求
   找准时间节点。培训时间上结合学员职业特点,集中安排在农闲时节、农业生产关键点即时培训。选好培训地点。在培训前组织农广校人员深入走访考察楚雄州内60余家农民田间学校、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精心挑选能够满足高素质农民培训实训及参观需求的基地作为现场教学场所,为培训做好前期准备。激发学员兴趣热点。推行菜单式培训,采用“课堂+基地”的培训模式,形成“理论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线上课堂”五大教学课堂,“银发专家”对培训学员提供“一对一”指导帮扶,激发学员兴趣。
\
   
把好三道重要关口,夯实培训基石
   守好“入门关”。根据农村劳动力结构现状、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制订培育对象遴选标准,按照标准采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精准遴选高素质农民培育对象,按培训需求、培训专业建立学员台账。把好“师资关”。借力“云岭银发”专家工作站,选聘省级涉农专家、教授9名组成“专家团”,组建“一主多元”师资培训力量,以县农广校为培育主体,抽调县农业农村局研究员、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等31名“神农英才”组建“讲师团”,精选辖区内种养殖行业248名土专家组成“培训团”,切实优化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培训质量。做好“实施关”。围绕全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结合实际,制订本区域具体实施方案,做到一班一方案,重点统筹好培训课程、培训形式以及培训师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等资源。
\
   
建立三项工作机制,提升培训质效
   执行“双师制”教学。采取“双师制”(农广校教师+“云岭银发”专家)教学模式,农广校教师既是联系专家和参训农民的纽带,又是课堂讲授和田间指导的主持人,“云岭银发”专家主要负责专题讲授、问题解决、实践指导等。落实“双证制”培育。立足牟定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匮乏,农民教育培训招生困难的实际,整合高素质农民培育和职业技能培训项目资金79.2万元,同步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一次培训,450名农民拿到“官方认证”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合格证+职业技能专项能力合格证”两个证书,有力助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开展“双评价”认定。在培训班开班前,组织培训学员对培训班授课老师、“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进行“初评选”,优选农民学员呼声高的老师、教学点等,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课程。在培训课程结束时,组织参训学员10人为一组,对授课老师、“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进行“终评定”,评选出优秀的授课老师、配套设施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将选择权交到学员手里,杜绝了为完成培训任务而开展培训的情况,提高了培训质效。
\
   
   2024年,牟定县农业农村局依托“云岭银发”专家资源培育高素质农民640余名,牟定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被评为全国农广校体系农民教育培训30个典型之一。   
   撰稿:伍承艳
发布时间:2024-12-06 14:51:31来源:牟定县农业农村局阅读: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