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研究 > 正文
深化“333”教学模式让“夕阳”更红
发布时间:2023-10-31 18:55:34来源:安宁市老年大学阅读:

近年来,安宁市老年大学始终秉持以学员为中心、教学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以老年学员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持续探索深化“三个对标三个老有三个课堂” 的教学模式,不断增强老年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学员的获得感、幸福感、成就感和自豪感。

对标“第一课堂”,落实“老有所学”,多举措提高教学质量,让学员“学有所得”

第一课堂是基础教学,主要是师生互动,强调教学相长。搞活第一课堂教学就是要使课堂成为老年人释放生命能量的空间,折射出幸福的阳光,洋溢着旺盛的生命活力。对此,安宁市老年大学以学员为本,遵循老年教育规律,针对老年人身心特点,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在抓好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中着力“五做到”:增设课程实用新鲜。设置的课程是学员喜欢的、有利学员素质提高的、内容新鲜的、学员学了用得上的。教学内容可口合味。在教学中做到根据实用定内容,根据学员程度补内容,根据学员口味选内容,根据学员需要增内容,根据形势插内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做到教学思路活,教学形式活,教学方法活,教学内容活。教学态度认真仔细。要求教师做到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员,掌握老年教学技能,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参加研讨,勇于实践创新。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要求做到用亲切友善的态度教学学员,用文明礼貌的举止来接待学员,用以身作则言行来影响学员,用真诚和耐心来帮助学员,用良好的教学效果来吸引学员,让老年学员“乐”学。

对标“第二课堂”,落实“老有所乐”,多方法开展练习活动,让学员“乐在健康”。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学到知识实践运用、逐渐丰富深化的过程,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第二课堂应该以抓好第一课堂教学质量为前提,以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不断丰富深化知识为要求,以活跃校园文化为途径。充分发挥好班级积极性,注意活动针对性,加强活动组织性,反复强调活动安全性,努力达到活动的实效性。在组织活动中,着重抓好“一二三四五”:串好一条主线。做到学校定方案,班委会订计划,班级抓落实。抓牢二支队伍。班级骨干队伍和学校骨干队伍。做到三个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练习相结合;书本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校园文化与学校教育活动相结合。注意四个方面:自愿参加不强求;适量适度不过分;注意安全不放松;符合老年特点不走样。落实五点要求:对活动安排做到细致周到、精心编导;对参加活动有畏难学员热情鼓励、积极诱导;对一时不理解学员要循循善诱、多方引导;对掌握知识技能有困难学员要热情帮助、认真辅导;活动结束后要进行总结、宣传报导。每个学期,安宁市老年大学各班级通过开展多项练习活动来提高学员的“演唱水平”、“表演水平”和“创作水平”。让学员充分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健康。

对标“第三课堂”,落实“老有所为”,多渠道搭建服务平台,让学员“为之自豪”。

安宁市老年大学坚持办学“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价值取向,根据学员自愿和量力而行的原则,积极为学员发挥余热组织活动、搭建平台,倡导“第三课堂”。每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和社会需求,安宁市老年大学积极与各部门联系,为学员搭建各种服务平台,引导学员参与送文艺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敬老院等慰问演出活动,参与市卫健局组织的尊贤敬老宣传月活动,参与市文旅局组织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等,这既充实老年学员的生活,也彰显奉献社会回馈社会的服务理念。

一所学校要想把“三个课堂”开展得丰富、持久、扎实,教师、班长、学校需密切配合,积极作为,共同搭建活动平台,将“求知、求乐、求健、求为”的办学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今后,老年大学将继续探索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实践课程,进一步引导全校学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丰富学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有效提升了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文:王卫东 马娜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