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典型 用心用情服务——永善县委组织部:聚合力量强引领 精细服务激活力
发布时间:2022-04-11 15:49:19来源:永善县委组织部阅读:
近年来,永善县委组织部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一切为了老干部,一切服务老干部”的工作理念,围绕全面推动老干部工作高质量发展目标,主动适应新时代老干部工作的新情况、新挑战、新任务,积极探索创新服务管理办法,不断提升老干部工作水平。贴心的服务,得到了永善县离退休干部及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马爷爷,这是您这段时间的学习资料。”“左伯伯,这是根据您的喜好给您送来的学习用书。”月初,联系退休支部的小邓又开始送学上门啦!收到学习资料的老干部雷天奎感慨地说:送学上门对我们老同志很有帮助,能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争在行动上“跟得上”,思想上“不掉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声,为全县工作助力。
多年来,永善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把离退休党支部建成组织老干部、凝聚老干部、教育老干部的坚强阵地。建立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离退休党支部制度,重视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在老干部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年举办老干部读书班,结合实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红色基因传承。针对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实际,采取上门接送、送学、送资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将非党处级离退休干部分别编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同学习,确保每位老干部在学习中“不缺席”、“不掉队”、“不漏学”。推进创建省级示范党支部1个、市级“六好”示范党支部3个、县级“六好”示范党支部6个,2021年永善县县级离退休一支部被昭通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用心精心服务 共建“幸福家园”
永善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两项待遇”落实,坚持把老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硬任务,与组织、干部、人才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时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列入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发展态势。深入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八项制度”,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不断完善县四班子在职领导联系同级老干部工作机制,全县重大会议、活动邀请老同志列席参加形成常态。每年至少组织老同志就近就便参观考察全县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建设成果1次,每半年向老同志通报1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有效运转,把老干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离休干部离休费、专项经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医药费,杜绝任何形式的拖欠滞留情况。建立完善老干部帮扶机制,制定老干部特困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生病住院、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给予经济上的扶助,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1次健康体检,每半年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在服务离退休干部中切实做到“五必访”、“五清楚”、“三必到”。

健全阵地功能 打造“温馨港湾”
对于老同志们来说,老干部活动中心就是他们的“温馨港湾”。永善县委组织部致力于把县级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成为老干部政治活动的中心、文体娱乐的场所、安度晚年的乐园、老有所为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联系老同志的桥梁,占地面积19.1亩的老干部活动中心,按照“一馆、两场、一中心”规划,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整合投入680余万元,对室外活动场地进行改造提升,建设室内门球场、地掷球场、篮球场、气排球场、乒乓球室等运动场所,设置多功能厅、老年大学教室、书画室、棋牌室、舞蹈室、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场所,配套建设公共厕所、洗手台配套设施,为老干部锻炼、娱乐、学习,开展各类活动提供了平台,较好地满足了老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每天到老干部活动中心活动的老同志达400余人次。依托现有资源,建成县乡村老年大学、老年大学分校及教学点53个。以“志愿者+助老员+单位(部门)工作人员”的形式,采取家庭养老、组织管理、志愿服务、社会帮助等方式,建立“乌蒙敬老爱心服务站”3个,为离退休干部和“高龄”“空巢”“独居”“失能”老年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

永善县委组织部牢牢抓住县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这个关键核心,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鼓励离退休干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发挥处级离退休干部火车头作用,组织开展“夕阳助力脱贫攻坚感恩思进扶志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活动和“三个助力行动”,发挥老同志社会影响力筹集爱心资金20余万元,帮助600余名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依托离退休党支部、老干部书画协会、老科协、老体协、老年大学及各单位的退休人员,组建“金江余晖”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组和县级易迁安置点开展政策宣传、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宣传,指导操家理务,帮助山区易迁群众适应并融入城镇生活。引导离退休党员参与小区党支部创建,通过带头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等,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密切、社会影响广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为离退休党员在家门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永善县始终坚持“常怀尊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善谋为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的原则,真正做到老干部利益无小事,力求做到县委政府放心,老干部满意。
激活红色基因 筑牢“战斗堡垒”
清明祭英烈,白花托哀思。今年4月2日,永善县离退休老干部支部20余名党员前往永善县黄华镇云岚嘴革命遗址、桔园产业园、烈士陵园等地开展“缅怀革命先烈 助力红色基因传承”现场学习教育活动。在云岚嘴革命遗址,参观英雄战斗过的地方,聆听云岚嘴七壮士的英勇事迹,老同志们触景生情,思绪仿佛跟着勇士们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无不感叹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是革命先烈们用血肉之躯,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染红了祖国的万里河山”。
“马爷爷,这是您这段时间的学习资料。”“左伯伯,这是根据您的喜好给您送来的学习用书。”月初,联系退休支部的小邓又开始送学上门啦!收到学习资料的老干部雷天奎感慨地说:送学上门对我们老同志很有帮助,能激发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力争在行动上“跟得上”,思想上“不掉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声,为全县工作助力。
多年来,永善县委组织部始终坚持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为抓手,把离退休党支部建成组织老干部、凝聚老干部、教育老干部的坚强阵地。建立在职党员联系服务离退休党支部制度,重视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在老干部中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依托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每年举办老干部读书班,结合实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红色基因传承。针对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实际,采取上门接送、送学、送资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将非党处级离退休干部分别编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共同学习,确保每位老干部在学习中“不缺席”、“不掉队”、“不漏学”。推进创建省级示范党支部1个、市级“六好”示范党支部3个、县级“六好”示范党支部6个,2021年永善县县级离退休一支部被昭通市委表彰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用心精心服务 共建“幸福家园”
永善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两项待遇”落实,坚持把老干部工作作为组织工作的硬任务,与组织、干部、人才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时把老干部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列入各乡镇(街道)和县直各部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良好发展态势。深入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八项制度”,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不断完善县四班子在职领导联系同级老干部工作机制,全县重大会议、活动邀请老同志列席参加形成常态。每年至少组织老同志就近就便参观考察全县重点工程和重要项目建设成果1次,每半年向老同志通报1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离休干部“三个机制”有效运转,把老干部工作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离休干部离休费、专项经费,按规定实报实销医药费,杜绝任何形式的拖欠滞留情况。建立完善老干部帮扶机制,制定老干部特困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对生病住院、有特殊困难的老干部给予经济上的扶助,每年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1次健康体检,每半年开展1次健康知识讲座,在服务离退休干部中切实做到“五必访”、“五清楚”、“三必到”。

健全阵地功能 打造“温馨港湾”

丰富活动载体 助力“余热发挥”
“今天,我们本来是想按照‘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一线查找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问题的。但是,通过调研和座谈,让我们感受到永善县委政府一班子人,团结带领四十万干部群众,举全县之力,穷尽一切办法鏖战脱贫攻坚,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豪情!通过今天视察和调研,我从心里感到自豪”。这是离退休老干部参加“我看脱贫攻坚新成就”专题调研后在座谈会上的发言。永善县委组织部牢牢抓住县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这个关键核心,不断创新活动载体,鼓励离退休干部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发挥处级离退休干部火车头作用,组织开展“夕阳助力脱贫攻坚感恩思进扶志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活动和“三个助力行动”,发挥老同志社会影响力筹集爱心资金20余万元,帮助600余名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依托离退休党支部、老干部书画协会、老科协、老体协、老年大学及各单位的退休人员,组建“金江余晖”志愿服务队,深入村组和县级易迁安置点开展政策宣传、爱国卫生专项行动宣传,指导操家理务,帮助山区易迁群众适应并融入城镇生活。引导离退休党员参与小区党支部创建,通过带头调解邻里纠纷、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区治安、美化社区环境、丰富社区文化等,充分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密切、社会影响广泛、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为离退休党员在家门口发挥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永善县始终坚持“常怀尊老之情,恪守敬老之责,善谋为老之策,多办利老之事”的原则,真正做到老干部利益无小事,力求做到县委政府放心,老干部满意。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