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典型风采 > 正文
老骥伏枥,余热生辉 ——记陆良爨地古乐团长朱光同志事迹材料
发布时间:2022-06-17 08:59:26来源:云南省委老干部局阅读:
爨地古乐,其悠扬飘逸的旋律是冥冥天籁之音,既有大弦操操如急雨气势豪爽奔放如万马奔腾惊涛骇浪一泻千里的气势、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象山中清泉清脆入耳、超越江南丝竹庄重典雅的宫廷和古刹庙宇的肃穆。

提起爨地古乐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陆良县建国初期老干部、共产党员、爨地古乐团的团长朱光同志。朱光同志于1927年5月14日出生,1982年12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3月参加工作,先后从事音乐教学、文艺宣传、群众文化等工作,1987年4月从陆良县文化馆退休。他退休至今的30多年,发挥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精神,挖掘整理、传承发展陆良洞经音乐(也称“爨地古乐”),全身心地致力于抢救濒临消失的陆良洞经音乐,为爨地古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朱光老先生毕生从事挖掘整理、传承发展陆良洞经音乐,特别是他四处采风,寻找遗失的乐谱。洞经音乐是爨文化的一份子,是陆良历史文化的瑰宝。明清时期传入陆良大地,在民间广为流传。由于历史原因,1946年以后,逐渐消失。朱老退休以后于1987年至1990年期间,认真查阅了县志、史志、文化志等大量资料,收集洞经音乐的相关信息。

他风雨无阻踏遍了陆良县演奏过洞经音乐的所有旧址:县城城区、三岔河镇、马街镇大龙潭、良迪村、朱家堡、前所以及板桥镇小堡子等地。皇天不负有心人,朱老终于找到了陆良洞经音乐的原始传人卢州、卢江的嫡曾孙卢锡奎、卢锡金二人。这两人的出现,对于朱老来说是莫大的惊喜,朱老诚恳地把两位老先生请到自己家里,两位老先生年事已高,对旋律虽有记忆,但哼唱得不是那么连贯,朱老就耐心的请两位老人一小段、一小段的回忆哼唱,他则迅速地把旋律记录下来。

历时三个多月,朱老终于把洞经音乐九大正曲的初稿《开经赞》、《大洞》、《朝天子》、《庆云》、《玄蕴咒》、《普光》、《仙花》、《一江风》、《谢经赞》整理出来。惊艳了陆良乃至曲靖音乐界,人们不会相信,这些失传的乐谱,会出自一个耄耋老人!

朱光老先生从县文化局、滇剧团及部分学校,选拔了一批演奏人员,组建了陆良“爨地古乐团”。
乐团刚成立时,条件可以说是非常艰苦,没有乐器,大家都是自己带;没有椅子,就坐草墩;没有固定的排练场所,就流动排练;没有活动经费,乐团成员不计报酬演练。在举步维艰的关键时期,朱老信心十足,坚持不懈,多方协调资金,为乐团添置了大件乐器、缝制了演出服装,乐团的练习和演出逐步规范了起来。

他潜心创作,把古乐打造成我县的文化名片,创作了爨乐三首《爨氏迎宾曲》、《爨龙颜将军出征》、《五峰秋月》。

随后,朱老又根据陆良“三山四水八大景”的民间传说,借鉴异地洞经音乐的旋律创作出《大觉晓钟》、《旧城烟柳》、《南楼花鼓》、《孤山櫵唱》等乐曲。同时,于2005年编辑出版了《爨地古乐》一书,培养了一批演奏古乐的人才,使乐团成为了陆良县爨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2016年10月26日,陆良洞经音乐被曲靖市人民政府核定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

朱老今年已经95岁高龄,虽不能亲自指挥演奏,但仍然坚持到乐团讲解、示范,手把手地教新成员处理乐曲的情感,要求每一位演职人员都要做到精益求精,确保陆良洞经音乐不失传、不走样!

老骥伏枥,余热生辉。朱光老先生以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赤诚之爱,一生耕耘,执着奉献。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一个老干部的坚守,为传承文化遗产,弘扬洞经音乐,甘当文化志愿者的无私精神为人们所敬重和感佩。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