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守初心担使命 他们是新时代的老英雄之个人篇(上)
更新时间:2020-01-06 10:07:26来源:云南老年报阅读:
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
戴永年:为国为民炼金色人生

戴永年,1929年2月生,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20余项。从事锡冶金和有色金属真空冶金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60余年,他谨记作为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信念,用教育与科研成果服务于民,服务于新时代的建设与发展。戴永年率先在国内开设了“锡冶金”和“真空冶金”课程及实验,编著了我国真空冶金史上的第一部系统专著《真空冶金》。他于1979年主持创建了真空冶金研究室,该实验室2004年被云南省政府批准为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2005年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建设真空冶金国家工程实验室,成为国家首批启动建设的三家国家工程实验室之一。他提出的真空蒸馏金属物料分离元素的判据、气液相平衡成分图、合金中各元素挥发量间的关系等金属在真空中气化分离的理论,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起到广泛的指导作用。据统计,他发明的内热式多级连续蒸馏真空炉,在国内80多个单位及美国、英国、西班牙、巴西、玻利维亚和东南亚等国家推广应用百余台/套,改革了锡、铅、锌冶金部分传统生产技术,创经济效益累计超过数百亿元。面对当前我国新材料发展的短板弱项,戴永年清醒地认识到,发展新材料产业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常讲,“先进技术、新材料是用钱买不到的,必须自力更生。”2004年,为帮助怒江硅工业园区规划及建设,当时已经75岁的戴永年不顾路途艰难,多方奔走,以满腔的热情投身于新材料产业的发展建设。60年来,戴永年一直奉献于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行业领军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如今已成为真空冶金专家、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近年来,他先后两次捐出个人积蓄总计60多万元,为昆明理工大学分别设立了创新基金、创建“双一流”大学专项基金,助力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如今,已是90岁高龄的戴永年仍然坚持每天到学校指导研究生的学习研究,开启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和课题,继续为人民谋福祉,为社会做贡献。
陈学德: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

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〇五队离休干部陈学德,今年91岁了。这位当过游击队员,干过农协主席,搞了几十年有色地勘工作的老革命,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守革命信仰,离休后,本应颐养天年的他,又成了“拾荒慈善家”。陈学德离休后,他始终牢记党员义务,每到党费日,无论严寒酷暑,都拿着党费证去支部交纳党费。他经常用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建设的支持,建党90周年、95周年时,他先后两次交纳特殊党费,共计4.5万元。云南自然灾害多发,每当单位工会发出捐赠倡议,陈学德都是第一个捐款。2013年3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云南省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后,积极捐款,助力抗旱救灾,援建水窖。2014年8月,鲁甸发生地震,8月18日一大早,他就急急忙忙来到晋宁县红十字会捐款2万元,他对工作人员说:“我老了,去不了灾区,把这点钱捐给他们吧。” 这些年来,陈学德向社会慈善机构累计捐款达30余万元。陈学德一家并不富裕,子女长期待岗,老两口就生活在一套50多平方米的两居室里,生活一直过得很俭朴。为了能更多地为社会公益事业积攒力量,他每天在街巷里捡拾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物品,集中拉到废品回收站,换钱筹款。
赵家培:满天红霞耀边陲

“退休学习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发挥余热多奉献,留得青山作自由。”这是有47年党龄的阿昌族退休干部赵家培写的一首自勉诗。退休后,他先后担任德宏州关工委主任、州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州老体协主席,把满腔热忱倾注到培育下一代、发展老年体育事业、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上。2008年,赵家培从州人大退居二线后投身到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工作中。他利用自己的经验和影响力,在德宏州370个行政村创建了农村家长学校,实现全覆盖,先后在2878个村民小组开班上课,受训家长达20余万人次,为全面提高农村家长素质作出了积极贡献。他还特别关心中小学校舍安全、青少年吸毒防治、艾滋孤儿救助等问题,先后带领调查队进村入社开展专题调研12次,积极向德宏州委、州政府建言献策,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在他的推动下,德宏州成立了1456个覆盖州、县、乡、村四级的关工委组织。他带领“五老”志愿辅导员走进中小学,开展“五老牵手红领巾,共圆美丽中国梦”等主题教育活动,将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禁毒防艾等知识送到孩子们身边。在他的带领下,德宏州关工委先后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四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单位”“德宏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2013年5月,赵家培被推选为德宏州老体协主席。他带领州老体协率先在全国实施了老年体协组织建设示范工程、老年人健身活动示范工程建设;创编了全省首套少数民族老年健身操——德宏州五种世居少数民族老年健身操;率先在全省老体协系统开展了宣传信息评比工作,实施了对专项协会的规范化建设工作等若干工作创新,使德宏州老体协工作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和进步,成为全省老体协工作优秀代表。
熊灿坤:格桑花开高原红

在香格里拉格桑花卉公司的基地里,一位辛勤劳作的老人引人注意。一双破旧雨鞋、一双长满茧子的手、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颊,除了鼻梁上一副度数很高的眼镜外,他的外表与农村老百姓没有多大区别。他便是香格里拉市政协原副主席熊灿坤。熊灿坤,一辈子与农业生产结缘。青年时代当过知青、下过农村;参加工作后,在原中甸县农业局农技站任过农技员;2008年退休后,他卸下了肩上部门领导的担子,又自愿担起走入低谷的格桑花卉公司的发展责任,积极为保护香格里拉生物多样性和高原水果产业研发奋斗,一干就是11年。每年春季、秋季,家里人很少能和熊灿坤见上面,他总是背上行囊,行走在雪山峡谷间,调查珍稀植物的分布状况,采集植物种子回基地里培育。为保护高原珍稀植物物种,他还加强同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园等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把格桑花卉公司基地建设成为了一个展示生物多样性的窗口。在香格里拉这样的高寒地区,水果主要靠内地供应,吃水果难一直是困扰群众的大问题。熊灿坤从2008年起,便开始研究高原坝区的水果生产。2013年以来,他引进美国车厘子种植,改写了车厘子只能在海拔2500米以下区域种植的历史。在基础研究取得成功之后,他首先想到的是贫困群众,先后在三坝乡东坝村推广40亩车厘子和桃树种植,在安南村推广20亩油桃和水蜜桃种植,助力彝族群众增收。他希望真正把车厘子变成高海拔地区群众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