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老年大学:四举并措办好老年人满意的“大学”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老年大学着力在办学上求创新、在智能上强赋能、在管理上求实效、在“老为”上重实践,四个维度不断提高老年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老年学员的幸福指数。
 
   在办学上求创新。一是抓常规,重特色,打造教学精品课程。市老年大学充分考虑学员需求,开设老年学员喜闻乐见的声乐、合唱、书法、国画、民族舞蹈等多门专业,深受学员们的喜爱,报名人数众多。2024年,又开设短视频制作、电钢琴等2个20至27人制的新小班,配备优质得力的师资力量,精心设计学习方案。新小班的开设,使学员的体验感更佳、获得感更优,更能够满足学员的个性化需求,促进老年教育多元发展。二是循序渐进,规范结业制度。2022年起,积极探索实行学员结业制,拟定学员结业制度,明确各个专业的结业年限,将所有专业划分为初级班与提高班两个大类,根据学员学习情况逐步过渡至提高班级。三是严把报名关,破解“一座难求”。为了让更多学员获得学习机会,实行课程报名限制,积极应对“一座难求”,2022年8月安宁市老年大学开始进行入学优选学员,实行课程报名限制,规定1名学员报的课程不能超过2门,这样不仅加快学员流动、减少资源占用,还提高了学员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智能上强赋能。一是智能系统完善“云服务”。2022年,市老年大学首次启用智慧校园系统,在线即可以实施教学管理、数据分析、报表生成、搜索查询等9大功能,招生报名、选课等全部实现网络化、信息化,无需现场报名、排队等待,只要在家中动动手指,即可一站式轻松完成。2024年,共计1286人次报名成功。学员体验“云服务”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老同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二是校园管理实施“智慧化”。校园内实行智能安防,学员进入大楼门口红外光电感应器测量体温,到了教室人脸扫描签到。紧扣老年学员校内安全需求,校内安装监控168个,以600万像素高清人像识别摄像机、报警对讲设备、消防感应器等物联网设备为基础,在智慧校园平台的基础上实施24小时监控防护,实现滞留人员预警、事件应急联动等功能,做到学员校内人身安全防护无死角。
 
   在管理上求实效。一是注重日常管理。对校园各角落的卫生、消防设施、门窗水电等进行常态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抓好落实整改,做到万无一失,确保不留安全隐患,为老年学员学习保驾护航。对入校人员进行检查、签到登记,建立动态信息管理台账,积极营造安全、温馨、干净的校园环境。二是重视安全管理。借助校园信息公示栏、班级微信群、LED大屏、公共课等,组织学员参加安全知识学习,强化对学员安全教育引导,进一步筑牢学员安全意识。成立“学校+教师+班委会”三级网格防线体系,严格落实安全教育教学措施。三是建强班委组织,发挥学员自我管理。制定完善《班委会工作职责》《学员管理规定》等制度,着重从责任心强、有担当、有爱心、有一定沟通和组织能力的学员中挑选担任各班班委,协助学校和教师做好学员管理和服务工作。
 
   在“老为”上重实践。一是搭建展示舞台。结合“七一”“8.8全民健身日”“教师节”“重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和节日,组织开展书画笔会、展演、征文等活动,并组织学员积极参加安宁市有关单位组织的展演、汇演等活动和各类书画展、征文比赛,为学员搭建相互交流、展现自我的平台。二是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把有意愿、有精力、有能力的学员组织起来,组织学员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场所,在弘扬优良家风、关爱弱势群体、服务社区等方面献智出力。三是搭建文化传承讲台。为推动优秀戏曲文化传承发展,增进广大中小学生对书画艺术和戏曲艺术文化的了解和体验,联合市文联坚持每年开展“戏曲进校园”“书法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身临其境中感受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广博深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王卫东、卢静
发布时间:2024-09-29 16:49:09来源:安宁市老年大学阅读: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