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发挥作用 > 正文
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银龄教育绘就边疆民族地区“康乐学为”新画卷
 
   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老年大学立足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创新构建“三级网络+特色课程+银发赋能”办学体系,走出了一条“康乐学为”深度融合的老年教育新路径,为新时代边疆民族地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
 
   织密三级网络,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
   坚持“驻昆分校+三级分类”办学模式,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老年教育网络。在昆明设立双江老年大学驻昆分校,在县域内建成8所分校和92个特色学习点,形成“半小时老年教育服务圈”。创新实施三级分类管理:一级学习点聚焦康养娱乐,开展健康讲座、文体活动;二级学习点突出技能提升,开设农技、种养殖等实用课程;三级学习点深耕实践体验,打造云顶筑巢庄园茶产业研学、公弄乡村振兴、茶旅融合实践课堂,让不同需求的老年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学习菜单”。
\
 
   强化党建引领,打造思政教育的“移动课堂”
   探索创新“行走的思政课”教育模式,构建“移动+速递+云端”三维课堂体系。组织县委宣讲团送课下乡9场次,覆盖6个乡(镇)老年学员600余名;为行动不便老党员定制“红色包裹”上门送学;推送“指尖微党课”12期,实现1000余人次在线学习。在茶山、非遗体验实践基地开设“火塘党课”“田间课堂”,用民族语言讲述乡村振兴故事,让思政教育既有“泥土味”又有“时代感”。
 
   深耕特色课程,构建民族特色的“课程超市”
   立足“多元民族文化”资源禀赋,开发传承民族文化特色课程。开设傣语班,编写《学习传承傣文化》,让学员能用傣语讲述村寨故事,用傣语讲党史。开设“啊咿哟”民歌班,学员自发收集整理濒临失传的山歌调子438调4638首,出版《双江啊咿呦民歌》2集。开设拉祜族中草药养生班,开展学员进山识药实践课,收集整理《双江拉祜族医药志》,开发药膳配方10余种,孵化了“拉祜族药香囊”“拉祜足浴”“火草枕头”等一批特色产品,通过合作社、电商平台助农增收。在傣族、拉祜族群众聚居的那洛、忙品等村寨设置非遗传承实践基地,推出土陶制作、竹编技艺、少数民族服饰设计等非遗文化体验课,年培训学员达800余人次。
 
   创新银发赋能,搭建服务社会的“实践平台”
   构建“双江晚霞”银发人才志愿服务体系,组建“云岭银发双江智库”汇聚力量,成立“两室一站”搭建载体。挖掘培育29名农、林、水、医疗、卫生等领域人才,助推基层治理、助力民族团结建设,涌现出“茶专家”叶自平、“非遗传承人”罗满英等先进典型。银发宣讲团先后开展民族语言宣讲15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将党的创新理论送入深山佤寨,送给广大群众。老党员工作室创新“社区报到”服务机制,累计助力解决民生问题83件,银发人才成为服务社会的“新乡贤”。
 
   如今的双江老年大学,已成为双江这个边疆小县城的一道亮丽名片。这里的老年教育实践,生动诠释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时代内涵,在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同时,还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银发力量。
作者:吴春燕
发布时间:2025-03-04 17:24:13来源:双江县老年大学阅读: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