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忠诚一辈子 奉献一辈子——记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O五队离休干部陈学德
更新时间:2020-03-27 15:05:13来源:云南老干部网阅读:
他当过游击队,干过农协主席,搞了几十年有色地勘,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他本应过着颐养天年的生活,却成了“拾荒慈善家”;他古道热肠,提到他,单位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都会竖起大拇指,钦佩地说“好人!”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践行了一名老党员、老革命铁心向党、一心为党、终身许党的信仰追求,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近年来,他先后荣获“美丽晋宁人”“昆明好人”“云南最美老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就是云南省有色地质局三0五队离休干部陈学德。
一辈子坚守初心,为党事业添正能
陈学德1948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后,参加了罗平县地方游击队。解放后,在罗平县板桥等乡镇当农协主席,1960年以后,进入有色地勘行业,辗转于云南省罗平铅锌矿、个旧锡矿等多个矿山。无论在哪里,他始终勤奋工作,埋头苦干,无怨无悔,用绝对的忠诚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离休后,他始终不忘初心使命,坚守革命信仰,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坚守。尽管已经91岁高龄,他依然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作必修课,义务在所在生活基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他始终牢记党员义务,每到党费日,无论严寒酷暑,都拿着党费证去支部交纳党费。他关心国家发展,经常用交纳特殊党费的形式表达对国家建设的支持。“为庆祝建党90周年和帮助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在建党节之际,特交纳党费1.5万元,为国家建设尽微薄之力。”这是他在2011年交纳特殊党费时说的一句话。之后,在建党95周年时,他又一次性交纳了特殊党费3万元。
一辈子坚持善行,救助扶贫献爱心
“我现在吃得下,睡得安,而灾区的群众,吃没有热菜,住没有定所,每天还生活在惶恐之中,他们比我更需要用钱。”这是陈学德在彝良县发生地震时说的话。就这一句朴实无华却感动人心的话语,是他几十年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离休干部,本应颐养天年,他却每天在街巷里捡拾塑料瓶、废纸等可回收物品,集中拉到废品回收站,为的不是自己过更好的生活,而是为了能更多地为社会公益事业积攒力量。云南自然灾害多发,每当单位工会发出捐赠倡议,陈学德都是第一个捐款,并且都是倾其所有,身上能掏出多少钱就捐多少钱。2013年3月,他在报纸上看到云南省共青团希望水窖“1+X”公益活动后,积极捐款,助力抗旱救灾水窖援建。2014年8月云南鲁甸发生地震,8月18日一大早,他就急急忙忙来到晋宁县红十字会,对工作人员说:“地震了,我来捐点钱。”工作人员面对着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开始不敢接他的钱。他接着说道:“我老了,去不了灾区,把这点钱捐给他们吧。”在老人的再三要求下,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最终从老人手中接过饱含爱心的捐款2万元。2017年2月,他向昆明市春蕾青少年儿童基金会捐款3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儿童。同年7月,再次向晋宁区红十字会捐款1000元,向昆明市慈善总会捐款5万元……就这样,陈学德持续不间断向社会慈善机构累计捐款达30余万元。在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同时,陈学德还始终心系故乡,不忘回报桑梓。虽然离开家乡五十多年,却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心系父老乡亲的生活情况。为了家乡群众能增收,他四处打听、查阅资料,了解到核桃树好成活、收益高,就揣着省吃俭用存下的1万余元购买核桃树苗,无偿捐给乡亲种植。家乡地处山区,没有水源,生活用水要到几里外去挑,为解决家乡饮水问题,他亲自踏勘出水点线路,设计引水方案,由于过度疲劳,病了一个多月。半年后,他还不忘给家乡捐款1万元。近年来,因年老多病不宜长途奔走,他就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牵挂和祝愿。得古村组长柳家忠说,陈老这几年陆续给他寄的信中,多是鼓励自己做一个好的父母官,当一个好的领头羊,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一辈子严己宽人,古道热肠感人心
陈学德经常说:“我没什么文化,没有能力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我什么都不图,只为了让自己心安,就这么简单。”在岗时,单位有连续两年评为优秀职工就增加一级工资的政策,每次考评的时候大家提名他,他总是说,我机会多的是,把增资的机会让给基层职工、一线职工吧!为此,离休的时候,他的档案工资比同龄人低了好几档,他却没当回事。他是好多人眼中的“犟老头”,参加集体活动从不参加集体饭局,参加表彰会坚持要交纳伙食费,不然就拒绝就餐。他也从不为自己和亲属谋私利,但当周围职工家属生病时,他却经常给人问医送药,有时还要跑到几里外的城里买,自己连饭都顾不上吃,心里只记着“不能耽误了别人的病”。他做的每一件事都与人欢乐、与人幸福。他告诉家人同事朋友,当初参加革命就是要让贫苦大众过上好日子,当看到还有人吃不饱、穿不暖时,就不能心安。其实,陈学德一家并不很富裕,子女长期待岗,老两口就生活在一套50多平米的两居室里,房屋里没有值钱的摆设,除了电视机外,没有什么大件,日常生活一直过得很俭朴。面对家人,陈老总是语重心长地说:“物质上我虽然满足不了你们,但我给你们积攒了大量的精神财富。”(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