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阵地建设 > 正文
峨山县:三“彝”共舞传薪火 老年教育谱新篇
 
   近年来,玉溪市峨山县老年大学巧妙地将本地彝族文化元素融入课程设置之中,将彝族文化传承与银龄教育深度融合,推出独具峨山特色的彝族文化课程,打造出花鼓舞、四弦乐、古彝文三大文化传承矩阵,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之路。
 
   01“彝舞”:花鼓跃动非遗风采
   每周三老年大学的教室里总是热闹非凡,一群身着彝族传统服饰的老年学员们正随着欢快的节奏,手持花鼓翩翩起舞。峨山县特别聘请省级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构建“基础动作 - 组合编排 - 民俗展演”三级教学体系。非遗活态传承与老年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千年彝鼓在白发学员的铿锵鼓点中焕发新生。如今,老年大学的这支银发传承队伍已成为峨山文化活动的金字招牌,年均参与火把节、开新街等民俗展演十余场,更连续三年登上玉溪市“同升国旗・同唱国歌”主舞台。
\
 
   02“彝乐”:奏响民族团结进步和谐乐章
   在峨山经常可以见到四弦爱好者们随着四弦音乐节奏围成圆圈起舞,边弹边唱。“听到四弦响,脚杆就发痒”的民谚在老年大学有了新注解。县老年大学针对彝族四弦文化传承设置了彝族四弦班,课程涵盖理论学习与实践演奏两个方面。学员们不仅了解了彝族四弦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乐器构造以及演奏技巧的基础知识,还通过跟随专业教师进行弹奏练习,逐步掌握彝族四弦的演奏技巧,最后能够演奏出经典的彝族四弦曲目。除了学习彝族乐器外,老年大学还组建了“晚霞彝韵”合唱团,旨在通过音乐这一艺术形式,让更多人学习和欣赏彝族传统歌曲,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合唱团成员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彝族四腔唱法和彝族传统歌曲。他们不仅学习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还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在保持彝族传统歌曲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晚霞彝韵”合唱团还尝试将现代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新颖性的音乐作品。这种创新与融合不仅丰富了合唱团的演出内容,也让更多人关注到了本地彝族音乐的发展。
\
 
   03“彝文”:书写古老文字的活态传承
   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唯一存活的古文字。它不仅是彝族人记录思想、交流感情和承载语言的符号,更是反映彝族社会历史变迁、展现彝族人民智慧和情感的文化瑰宝。在古彝文专家指导下,老年大学开创“文化解码”特色课程,让更多老年人了解并掌握古彝文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发展历程、字母表、书写规则、基本词汇和语法等。同时,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老年人对彝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与热爱,进而促进古彝文文化的有效保护与传承。在峨山县老年大学,学员们不仅能领略到彝族花鼓舞独特魅力、古彝文源远流长、彝族音乐曲调悠扬,还能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一起分享快乐、收获成长。老年教育不仅实现了“老有所乐”,更激活了银龄群体的文化自觉,使传统文化在代际传承中永葆生机。
\
   
发布时间:2025-04-16 16:14:56来源:峨山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阅读: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