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阵地建设 > 正文
营造浓郁校园文化 持续激发办学活力
 校园文化是一所老年大学建设水平和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2022年以来,安宁市老年大学立足老年教育实际,持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管理规范、教学优良、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老年大学新格局,不断为全校师生打造教、学、乐、为的精神家园。
 
   以硬件设施营造视听氛围
   安宁市老年大学位于市连然街道湖滨路35号,与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合署办公。占地面积6590.15平方米,建筑面积6904.53平方米,突出适老安全、专业智慧,高标准设计功能布局,坚持以“教”为主,设置书画、计算机、器乐、摄影等14个专业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党员活动室,配置教学多功能触控一体机、直播教学系统、舞台背景大屏、钢琴、电子琴、合唱台、谱架画架等。坚持文体娱乐为辅,设置健身活动室、棋牌活动室,购置按摩椅、跑步机、沙壶球、乒乓球等器材,并在室外建设健身角,同时配建健康小屋,为学员们提供基础身体数据监测服务及养生知识宣传。市老年大学形成“一基地二长廊”模式(即:安宁市离退休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家风长廊、民族团结文化长廊)。深入推进学习型单位和书香校园建设,安宁市老年大学特意将二楼展厅倾心打造成温馨书屋,摆放绿植,购置桌椅,方便师生们随拿随看,驻足休息。这里有党史类、国学类、生活类、健康类等书籍700余册,订阅了《人民日报》《中国老年报》《参考消息》《环球时报》《云南老年报》等42种报刊,设置“会说话”的文化墙,每层楼过道设有阅读角,极大方便了师生们阅读和学习。通过精心设计成可视、可营造氛围的环境,让师生们自觉地被学校氛围所吸引、感染。
 
   以制度规范激励行动
   合理的制度能够引导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022年以来,安宁市老年大学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学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如《会议制度》《教室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教师聘用及管理办法》《班委会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每学期开学前召开教师座谈会和班委座谈会,由老年大学办公室牵头,各科教师交流教学计划,共商教学目标,谋划教学安排;学期结束时召开教师、班长总结会,由各班班长发言,对本学期教学面对面评价。安宁市老年大学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师生参与文化活动,提升学校整体的文化氛围。如:坚持开展学年末“六优一先”(即:优秀教师、优秀班干部、优秀学员、优秀书法作品、优秀绘画作品、优秀摄影作品、先进班级)活动;组织征文比赛、文艺演出、校外采风、书画展览等,展示师生们的精神风貌,挖掘师生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活动铸魂让文化“活”起来
   安宁市老年大学20多年的实践说明:学员构成特点决定了老年大学比其他类别的学校教育更需要活力。安宁市老年大学在坚持让学员学好相关知识、满足求知、发展个性愿望的同时,用心做好校园文化建设,让学员们有归属感、自豪感。一是教学中除安排采风、写生、成果展外,还采取自娱自乐与外出展演相结合,常规活动与参与赛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员开展活动。二是设立“大讲堂”,每年邀请市委党校教师、专家、领导为学员授课,加强思想引领,增强文化自信。三是创建安宁老干微信公众号,发挥宣传方针政策、传达工作信息、加强交流互动、增加老年大学线上文化的功能,深受学员欢迎,关注率超过80%。四是定期编印校刊。学校每年均会编印校刊,为师生们留一处书写园地,宣传国家政策、展示教学成果、刊登学员作品,也供谈学习感受、谈师生之情。校刊成为活跃和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宣传老年大学、展示老年大学的重要平台,是最直观的校园文化之一。
   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举办,不仅有助于提升全校团队协作能力和归属感,展示安宁市老年大学的精神风貌,更可以使老年学员的志趣爱好、专业特长、文化才智和艺术潜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使他们在颐养康乐中持续发挥余热。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规范化运作,促进安宁市老年大学踏实稳步向前发展。近年来安宁市老年大学受到社会、媒体的关注程度明显提高,有了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社会效益良好。学员以所学专业回报社会,发挥正能量,助推主阵地文化养老步上新台阶。
   2025年,安宁市老年大学将持续优化阵地建设,继续丰富课程设置,更好地从工作机制、师资队伍、教学创新、教学效果等方面系统推进,以学员需求为立足点,以文化养老为主线,不断践行、总结,推动老年教育向着更有广度、更有层次、更有内涵的方向发展。
发布时间:2025-03-18 16:17:09来源:安宁市老年大学阅读: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