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胆囊息肉四步走
发布时间:2024-06-12 16:59:35来源:云南老干部网阅读:
体检一般都会做肝胆B超,如果报告单上忽然多出了“胆囊息肉”该怎么办?四步走——
看真假:70%“胆囊息肉”都是假的
虽然都叫“胆囊息肉”,但它们还分真性息肉和假性息肉。
假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局灶性腺肌症和炎性假性息肉;
真性息肉:腺瘤、腺癌……
查出来的“胆囊息肉”,70%都是假性息肉。真性或假性一般通过B超就能分出来,主要看回声强度,假性的胆固醇结晶回声强;如果B超分不出来,可用增强核磁共振等检查来帮忙。不是所有的胆囊息肉都容易变癌,真正易变癌的息肉是真性息肉。
看大小:大于等于1厘米的真性息肉能切除就切除
息肉越大,癌变的风险越高。胆囊癌恶性程度很高,尽管切除胆囊也有一些不好的后果(拉肚子、消化不良……),但和防癌比起来,切除还是更保险的。
息肉的大小主要是通过B超来观察,但因为都是人工测量的,而且息肉也不是一个规则的球形,有一点点的误差是可以理解的。
如查出息肉大于等于1厘米,则风险有点高,建议把胆囊切除,毕竟胆囊癌太“恶毒”;如果查出息肉小于1厘米,那就看看第三步——
看症状:不适可能来自炎症或结石
小于1厘米的胆囊息肉一般不太会引起人体不适,但这类胆囊息肉可能预示着存在B超检查没有发现的炎症或结石。
所以,如你有了胆囊息肉同时又感到不舒服,这个不舒服可能不是息肉引起的,而是没有被发现的炎症或者胆结石引起的。
如果确定你的不舒服和胆囊有关,可以手术的话建议把胆囊切除;如果确定不舒服和胆囊无关,继续检查找出不舒服的原因;如果没有感到什么不舒服,那就看第四步——
看风险:50+有患癌风险可切除胆囊
什么人容易得胆囊癌?
年龄大于50岁、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存在无蒂息肉(包括胆囊壁增厚大于4毫米)。
如果你的胆囊息肉不到1厘米且没有感到不舒服:
1.得胆囊癌的风险高,且胆囊息肉大于等于6毫米,建议把胆囊切除;
2.得胆囊癌的风险高,且胆囊息肉小于6毫米,建议定期复查B超;
3.得胆囊癌的风险低,建议定期复查B超。
多久复查一次B超呢?
胆囊息肉小于6毫米,且得胆囊癌的风险高: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
胆囊息肉小于6毫米,且得胆囊癌的风险低:1年、3年、5年;
胆囊息肉大于等于6毫米且小于1厘米,得胆囊癌的风险较低:6个月、1年、2年、3年、4年、5年;
如果暂时不用手术,就按时间表复查B超,至少复查5年。
闵寒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