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典型 用心用情服务——邵珺玲:把党的温暖送到了老干部的心坎上
发布时间:2022-05-23 12:47:13来源:云南省委老干部局阅读:
邵珺玲,女,1977年9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现任盈江县老干部局副局长。自2013年担任盈江县老干部局副局长以来,她始终带着“四心”工作,赢得了老干部及家属的交口称赞,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多年考核为“优秀”等级,记三等功3次。


一颗进取之心,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
老干部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服务性很强的工作,仅凭一腔热血想搞好老干部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须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跟上时代节拍。理论学习上,她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自己带头深入学习,坚持每月10号组织老干部集中学习(无法参加集中学习的老干部进行走访和送学上门),坚持定期进行政情通报,坚持组织老干部参观考察,做到学习上深入、理论上清醒、思想上坚定、行动上自觉,带动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政策业务上,每出台一项新政策,她都反复研读吃透精神实质,并及时解读和传递政策,督促提升全县老干部业务工作能力。每落实一项新政策,她都从老干部切身利益出发,反复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真正把国家的每一项有关老干部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位老干部身上。正是有一颗积极向上的进取之心和孜孜不倦的学习实践,邵珺玲同志从刚接触老干部工作的“生手”逐步成长为“行家里手”。


一颗责任之心,全身心投入老干部事业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也是她实际工作的写照。从事老干部工作8年多来,邵珺玲手机上存储了200多位老干部的电话号码,这不仅是一种日常的通讯方式,更记录着8年多来邵珺玲与老干部联系的点点滴滴。她把老同志当作自己的长辈亲人,老同志也把她当作他们的知心人,老干部们都说“与小邵通电话是件开心的事”,什么事都愿意她说说,就连老干部家属在旁边听老干部打电话就能知道电话的另一头是邵珺玲。自从到任老干部局以来,邵珺玲始终秉承“老干部的事情无小事”的理念和初心,把每一件涉及老干部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每逢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和老干部生病住院、遇到困难时……,她都主上门嘘寒问暖、看望慰问,及时解决一些看似简单但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和问题。正是有一颗强烈的责任之心,邵珺玲同志负责的工作有声有色,带动全县老干部工作亮点纷呈,得到了州委老干部局和县委、县政府及广大老干部的好评,连续8年获得州老干部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优秀等次,创建州级“示范党支部”5个。


一颗赤子之心,做老干部的贴心人知心人暖心人
做好服务工作只有感情到位,工作到位、成效才会到位。邵珺玲深知,自己服务对象是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过贡献的老一辈,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对待他们就要像对待自己父母那样,发自肺腑尊重,时刻以儿女之心关爱,才能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她从细节做起,从日常做起,接待老干部时始终“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请坐、一杯热水暖心、一片诚意解难、一句好话送行”,经常上门与老干部拉家常、话亲情,了解老同志身体变化状况和思想情况,介绍新情况新形势,耐心倾听老同志诉求,用他们易于理解、便于接受、能够认同的亲切方式予以解疑释惑,小到交水电费,大到惠老政策落实,她都能给老同志一个满意的答复。多年的老干部工作经历,她已把每一位老干部视为自己的亲人,老干部生病住院、家中有急事难事时,她总是第一时间现身,老干部去世,她都及时上门慰问亲属、解释政策、协助处理后事,体现组织的关怀与温暖。2019年10月,81岁的老干部王克敌在施甸善洲林场参观时,不慎跌倒导致脑溢血,因其没有子女,没有人照顾他,邵珺玲连夜赶赴保山医院照顾王克敌,待病情稳定,又陪同转院到昆华医院继续照顾。2021年4月,离休干部孙凝祥病逝,正值瑞丽“3•29”疫情期间,接到通知后她立刻去老干部家中看望,解释宣传政策,引导亲属从简办理丧事,得到了家属的理解和支持。8年来,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只有默默无闻的服务,正是有一颗赤子之心,邵珺玲同志8年多如一日,用心用情为老干部服务,平均每年上门服务老同志300余人次,与老干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和文关怀赢得了广大老同志充分肯定。
一颗创新之心,搭建老有所乐平台
随着离退休干部物质生活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他们对精神文化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获取更多活动平台和载体的愿望也越来越迫切。盈江县老年大学因场地有限,每天仅容纳近400名老同志开展学习活动,有限的学员名额,与全县老年人的就学热情,以及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缺口很大。邵珺玲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苦于客观条件限制,一直没有寻到突破口。恰逢全县启动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邵珺玲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大胆提出,依托社区资源把老年大学开到“家门口”,既解决了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问题,又可以为当地及周边老年人就近学习、就近发挥作用提供便利。该想法得到领导班子一致同意后,说干就干,她立刻与有关部门和相关社区联系,通过反复沟通协调,2016年全县首家“县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在盈东社区设立,将县老干部大学的理论学习班、书法绘画班、民族舞蹈、养生保健等特色课程开进了社区。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科学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资源联动、优势互补的就近学习格局逐步形成,老同志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高涨。老干部纷纷表示,“家门口老年大学”不仅方便他们按个人兴趣学习才艺,还能交到很多朋友,让他们的晚年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县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的成功建立,促进了“家门口老年大学”建设进一步向基层延伸,15个乡镇老年大学借鉴这一模式,结合乡镇实际、文化和技艺传承发展,探索拓展特色课程品牌,挖掘一批非遗传承人和农村的“土专家”,“平原镇关纯村竹编教学点”“昔马镇老年大学刺绣教学点”“旧城镇大寨村传统傣戏教学点”““太平镇老年大学掌西村傣族织锦教学点”等28个村级特色教学点,不仅培育一大批高水平乡村创作人才,还把老年大学开办成“技能培训车间”。正是有一颗创新之心,邵珺玲让“家门口老年大学”从设想变成现实,既解决了传统老年大学客观存在的问题,也让更多的老年人“养老”变“享老”,老干部的服务广度、深度和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多年来,邵珺玲始终坚持如火般的工作热情,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质的工作质量,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同志,真心实意为老干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把党的温暖送到了老干部的心坎上,用离退休干部的良好口碑诠释了新时代老干部工作者的初心和担当。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