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先进典型 用心用情服务——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办:让组织放心 让老干部满意
发布时间:2022-04-28 15:10:28来源:云南省委老干部局阅读: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办成立于1990年11月17日。现编制6人,实有6人。服务管理离退休老同志及遗属共270人,其中离退休省级21人(工资关系在省人大机关的7人,组织关系在省人大机关的10人),厅级70人,离休厅级以下7人。设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总支1个,机关老体协1个,离退休人员党支部5个。近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干部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让组织放心、让老干部满意”为目标,全面加强“三项建设”,落实两项待遇,不断强化离退休人员服务保障和管理工作,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绩。机关离退休人员第一党支部2020年被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命名为全省离退休干部“示范党支部”,多名老干部被授予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最美银发志愿者等荣誉,老干处2017年被评为云南省老干部工作先进集体,机关老体协被全国老体协评为2011至2016年先进集体,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总支连续15年被机关党委表彰为先进党支部。

一是党组和领导高度重视,离退休人员工作保障有力。一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高度重视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由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担任机关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对机关离退休人员服务保障和管理工作领导。常委会及办公厅领导随时关注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经常了解离退休人员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上门看望老同志,参加老同志活动,及时帮助解决老同志各种困难问题。机关党组每年专题听取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情况汇报,经常研究解决离退休人员工作重大事项,每年都专题集中研究解决离退休人员工作经费,平均每年安排经费200余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确保了离退休人员“三项建设”和“两项待遇”的贯彻落实。

二是切实用心用情服务,老同志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到位。坚持和落实好政治学习、组织生活、阅读文件、情况通报、参加重要会议、就近就地参观考察、走访慰问、联系老干部等制度,制定出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办法》《离退办党支部在职党员联系机关离退休人员支部、机关老体协工作制度》《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人员文件传阅办法》《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去世后丧事办理工作职责分工的规定》等规定。实行离退办在职公务员和活动室工作人员双重联系离休人员工作制度,对离休人员提供“一对一”精准化服务,重点做好离休老同志、省级退休领导、高龄老同志生活服务保障。坚持以常抱敬老之情、常怀爱老之意,常有助老之心的原则开展老干部工作,做到“四必到”(即老干部患病住院必到、老干部病故必到、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必到、遇到意外和困难必到)。积极主动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护前提下,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2020年以来先后8次集中组织离退休人员前往附近州市、昆明郊县、各级党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和参观云南省建设发展成就等活动,活动组织有力,效果明显,老干部很满意,并得到吴光范、卯稳国等多位省级老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全年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通过离退办的多方协调,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退休人员杨勤、张发友遗属争取到每年从机关工作经费中给予解决生活困难补助。

三是注重搭建精神文化养老平台,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走在前列。把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建成4个老干部活动室,建筑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人均面积15平方米左右。近年来,在机关党组和办公厅支持下,离退办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制度、有设施、有保障),依托机关4个活动室大力开展“银发先锋之家”建设。每年投入20余万元进行维护和购买设施设备,对活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配齐阅览室、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棋牌室、会议室、门球场等功能室及场所。在每个活动室各建立1个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和会议室,其中西昌路老干部活动室还新配备86寸利亚德LED智能显示屏和会议扩声系统。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机关老体协及其19个项目组依托活动室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党支部+学习小组+老年社团”工作模式,成为机关离退休人员学习教育平台、组织生活园地、服务管理中心和作用发挥基地。
四是积极创新工作开展方式,离退休人员作用有效发挥。离退办围绕“银发聚力彩云南”品牌,立足于发挥离退休人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积极创新工作开展方式,组织引导老同志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方面献智出力,积极发挥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祁山同志,离休后一直心系老区人民,想方设法协调解决陆良、路南、弥勒等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教育、交通、和人畜饮水等实际问题,出版了书法集、诗书选集、回忆录和诗书展作品选等。老干部尤力20年多前退休后就回到老家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自筹和从省里、市里以及相关部门协调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建设村子人畜饮水、建学校、修路,受到乡亲们的高度评价。老干部钟乔光、张希平等离退休老同志先后引进爱心援助基金,援建希望小学、修水窖和捐赠大批教学设备,帮助改善了部分贫困地区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今年2月份,离退办请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老科协会长卯稳国带队,退休老同志参加,组成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老同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赴昭通市开展科技助农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入调研种养殖业基础上,协调资金3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昭阳区白沙村采用先进技术种植木耳项目,并持续从技术指导上开展志愿服务。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总支第五支部由支部全体党员志愿出资7600余元建立“党员爱心基金”,帮助患病、困难党员,受到了离退休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是立足固本强基,离退休人员工作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建围着业务转,党建带着业务干,强化党建导向引领,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采取及时跟进学、和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共同学、参加培训集中学、多渠道多方式融入学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建立每周一上午周会和集中学习制度,将每周的工作部署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员积分评定、党员承诺践诺的时机,对党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总结讲评,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进一步完善细化离退办人员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机制。着力精准服务,建立离退办工作人员联系离休人员、省级退休领导、各活动室联系服务机制。建立离退办的在职党员联系各离退休人员支部制度,每位离退办党员具体参与和指导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日常事务,每个月要参加一次联系支部活动,每季度要完成与所在支部党员的谈心交心,对需要重点服务或管理的对象要密切关注,随时掌握情况。以“四标”行动推动工作,对标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改进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离退休人员经费使用规范有序。去年以来,离退办先后1名同志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党员被评为机关模范之星,处室被评为文明处室,1名同志被评为文明标兵。

一是党组和领导高度重视,离退休人员工作保障有力。一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高度重视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由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担任机关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加强对机关离退休人员服务保障和管理工作领导。常委会及办公厅领导随时关注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经常了解离退休人员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上门看望老同志,参加老同志活动,及时帮助解决老同志各种困难问题。机关党组每年专题听取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情况汇报,经常研究解决离退休人员工作重大事项,每年都专题集中研究解决离退休人员工作经费,平均每年安排经费200余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确保了离退休人员“三项建设”和“两项待遇”的贯彻落实。

二是切实用心用情服务,老同志政治生活待遇落实到位。坚持和落实好政治学习、组织生活、阅读文件、情况通报、参加重要会议、就近就地参观考察、走访慰问、联系老干部等制度,制定出台《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离退休人员走访慰问办法》《离退办党支部在职党员联系机关离退休人员支部、机关老体协工作制度》《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人员文件传阅办法》《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去世后丧事办理工作职责分工的规定》等规定。实行离退办在职公务员和活动室工作人员双重联系离休人员工作制度,对离休人员提供“一对一”精准化服务,重点做好离休老同志、省级退休领导、高龄老同志生活服务保障。坚持以常抱敬老之情、常怀爱老之意,常有助老之心的原则开展老干部工作,做到“四必到”(即老干部患病住院必到、老干部病故必到、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必到、遇到意外和困难必到)。积极主动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对老干部反映的问题,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用心用情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在充分做好疫情防护前提下,积极组织老干部开展活动,2020年以来先后8次集中组织离退休人员前往附近州市、昆明郊县、各级党校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和参观云南省建设发展成就等活动,活动组织有力,效果明显,老干部很满意,并得到吴光范、卯稳国等多位省级老领导的认可和表扬。全年开展学党史办实事活动,通过离退办的多方协调,为无固定生活来源的退休人员杨勤、张发友遗属争取到每年从机关工作经费中给予解决生活困难补助。

三是注重搭建精神文化养老平台,老干部活动阵地建设走在前列。把老干部活动场所建设作为老干部工作的重点,建成4个老干部活动室,建筑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人均面积15平方米左右。近年来,在机关党组和办公厅支持下,离退办按照“六有”标准(有场所、有标识、有人员、有制度、有设施、有保障),依托机关4个活动室大力开展“银发先锋之家”建设。每年投入20余万元进行维护和购买设施设备,对活动设施进行升级改造,配齐阅览室、舞蹈室、书画室、乒乓球室、棋牌室、会议室、门球场等功能室及场所。在每个活动室各建立1个规范的党员活动室和会议室,其中西昌路老干部活动室还新配备86寸利亚德LED智能显示屏和会议扩声系统。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支部、机关老体协及其19个项目组依托活动室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了“党支部+学习小组+老年社团”工作模式,成为机关离退休人员学习教育平台、组织生活园地、服务管理中心和作用发挥基地。
四是积极创新工作开展方式,离退休人员作用有效发挥。离退办围绕“银发聚力彩云南”品牌,立足于发挥离退休人员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积极创新工作开展方式,组织引导老同志在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基层治理等方面献智出力,积极发挥作用。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主任祁山同志,离休后一直心系老区人民,想方设法协调解决陆良、路南、弥勒等革命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教育、交通、和人畜饮水等实际问题,出版了书法集、诗书选集、回忆录和诗书展作品选等。老干部尤力20年多前退休后就回到老家农村开展扶贫工作,先后自筹和从省里、市里以及相关部门协调资金300多万元用于建设村子人畜饮水、建学校、修路,受到乡亲们的高度评价。老干部钟乔光、张希平等离退休老同志先后引进爱心援助基金,援建希望小学、修水窖和捐赠大批教学设备,帮助改善了部分贫困地区乡(镇)学校的办学条件。今年2月份,离退办请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省老科协会长卯稳国带队,退休老同志参加,组成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离退休老同志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团队,赴昭通市开展科技助农志愿服务活动,在深入调研种养殖业基础上,协调资金30万元发展村集体经济,在昭阳区白沙村采用先进技术种植木耳项目,并持续从技术指导上开展志愿服务。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总支第五支部由支部全体党员志愿出资7600余元建立“党员爱心基金”,帮助患病、困难党员,受到了离退休人员的一致好评。
五是立足固本强基,离退休人员工作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建围着业务转,党建带着业务干,强化党建导向引领,把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促进工作的重要抓手,将学习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第一议题,采取及时跟进学、和机关离退休人员党支部共同学、参加培训集中学、多渠道多方式融入学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建立每周一上午周会和集中学习制度,将每周的工作部署与学习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党员积分评定、党员承诺践诺的时机,对党员履职尽责情况进行总结讲评,教育引导支部党员做“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进一步完善细化离退办人员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机制。着力精准服务,建立离退办工作人员联系离休人员、省级退休领导、各活动室联系服务机制。建立离退办的在职党员联系各离退休人员支部制度,每位离退办党员具体参与和指导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日常事务,每个月要参加一次联系支部活动,每季度要完成与所在支部党员的谈心交心,对需要重点服务或管理的对象要密切关注,随时掌握情况。以“四标”行动推动工作,对标全国全省老干部工作先进单位,全面改进机关离退休人员工作。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离退休人员经费使用规范有序。去年以来,离退办先后1名同志被评为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3名党员被评为机关模范之星,处室被评为文明处室,1名同志被评为文明标兵。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