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好人有贵生:拄着拐杖去上课 托起最美“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4-03-11 10:38:53来源:云南老干部网阅读:
每天上午10点,泸水市和谐社区居民有贵生,都会坐着电动轮椅乘电梯到楼下,慢慢走到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的长者学习班,拄着拐杖,一瘸一拐走到讲台坐下,教社区老人们唱歌,为即将到来的社区春节文艺表演作准备。
坐着轮椅、拄着拐杖去上课,教社区老人们识字、学说普通话,唱革命歌曲,学习新的劳动技能,这条路,有贵生已走了4年。
“只要我还能动,就一直教下去。”有贵生说。
有贵生(前一)拄着拐杖去上课。杨权 摄
“拄着拐杖去上课”
2019年,跟着哥哥嫂子生活的有贵生从泸水市古登乡亚碧罗腊斯底村委会高山搬迁到和谐社区。
搬迁伊始,搬迁居民特别是老年人最大的麻烦就是记不住自己住的楼栋,找不到回家的路。
“到处是一样的楼房,上面写的字,我们一个不认得。有些老人害怕迷路,住进去就不敢下楼。”73岁的搬迁居民英珍兰妈说,刚开始,大部分老人不适应城里的生活,其中不识字,不会说汉话,辨别不了楼栋,不会按电梯键,是最大的烦心事。
当时的社区管委会和泸水康德社区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康德社工)想要开办老年人学习班,从知识教育和思想改变入手,推动大家尽快融入社区生活。
从高山村寨搬迁到城镇,住进安全宽敞、设施设备都俱全的现代化社区,让自己与家人的晚年过上更好的现代生活,有贵生感慨万千。
“我曾是一名乡村民办教师,虽然残疾,但也要干点什么,让自己的晚年过得更有意义。希望力所能及为老年朋友们教书认字,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有贵生积极报名,愿意当社区老年人学习班的老师。
2020年,和谐社区“长者学习班”成立,将有意愿学习的老人们聚在一起,由有贵生担任老师,教老年人们认字识数。
“最开始从1、2、3、4,人、口、手等开始教,非常费力,一个字教了两三天,他们也记不住。得不断的重复,不断的练习。”有贵生说,社区98%的老年人没有上过学,加上年纪大,记忆力不好,今天学的,第二天就忘了。
为了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有贵生想到了一个好方法,把学员的名字、居住的楼栋号、房屋号身份证号写在白板上,上课时让大家背。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员们都能顺利地说出身份证号,写出自己的名字,记住楼栋号,学习兴趣也逐渐高了起来。
刚开始,学习班只有3名学员,场地在有贵生居住楼栋下的院坝。每一天,有贵生拄着拐杖,一瘸一拐来到院坝,教学员写字,唱革命歌曲。
后来,来学习的人多了,有贵生把自己的房屋作为学堂。
“现在,楼栋上、电梯上的数字,自己的名字会认、会写了。”英珍兰妈高兴地说,到长者学习班学习,是自己搬迁到城里最快乐的事,从没进入过学校的她,能写日常用语,能说简单的普通话,会用智能手机。
如今,长者学习班搬到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学习环境更好了,教学设备也更全了,但离有贵生居住的楼栋更远了。他坐在康德社工买来的电动轮椅上,风雨无阻,奔走在老年人学习教育的路上。

有贵生在白板上书写老年人学员要练习的字。黄晓梅 摄
有的老人由于年纪大,写一会儿就不想写了。
“要坚持写,才能学好学会。长者要有长者的样子,我们学习,提高学识和素质,给年轻一代人树立榜样,引领他们学技能、勤劳作,一起建设美好新家园。”有贵生教学很严,他认为长者是榜样,学习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影响着后辈们,所以他教的不只是知识,还要培养老人朋友们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有贵生行动不便,但讲究卫生,家里干干净净,日常穿戴整整齐齐,待人客气,文明礼貌。这一习惯,在学习班里言传身教,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长者学习班学员无一人抽烟喝酒,每天穿戴整齐,精精神神去上课。
“刚入住的时候,我们给一位老人过生日,不到一分钟,桌上的食品就被抢光。现在,哪怕有100多位老人分享一个蛋糕,都能做到人人有份。”老人们的变化,让康德社工负责人黄晓梅感到很欣慰。
有贵生的哥哥常年患病,一年要住院十几次,嫂子是一级残疾人,两个侄女都在上学,一家人艰苦度日,相依为命。哪怕日子再艰难,当学习班开展各种活动,举办民族手工编织学习遇到经费困难时,有贵生都要从微薄的五保老人补助里拿出一两百元,用于集体学习活动。他总是说,能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他是一个大好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英珍兰妈说。

有贵生(左三)教老年人学员唱革命歌曲。黄晓梅 摄
“活到老做到老”
“我们除了唱歌跳舞,还要有诗歌朗诵,民族手工艺品展示,向大家汇报我们这几年的学习成果。”长者学习班里,有贵生和学员们商量着社区春节文艺晚会节目排练的事。
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如今,长者学习班已成为和谐社区老年人学习知识、团结互助的大熔炉,从最初的1个班,发展到现在的4个班,学员从最初的3名发展到300名,学习的内容从认字识数学普通话,到学唱革命歌曲、学习民族舞蹈和文明礼仪,到集中学习民族手工、竹编技能。大家团结互助,学习新思想、新技能,歌唱新时代,编织幸福美好新生活。
爱好唱歌跳舞的开干益老人加入到了教师队伍中,他给大家讲红色故事,忆苦思甜,教授大家使用智能手机,建微信群,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讲述社区新变化。
学员文又风扒勤奋学习,一有空就往图书室跑,看编织类的书,编织一些民族工艺品,挣些零用钱。
学员腊四字学习民族舞蹈,成为社区文艺骨干,有时候还去帮助比她年龄更大更需要帮助的人,积极参加泸水市社区文艺表演活动,日子忙碌而幸福。
“人,要有一颗感恩行善的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民政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康德社工的关心支持下,长者学习班组建了“邻里帮帮团”志愿服务队,定期为社区行动不便、留守和高龄老年人提供居家卫生整理和个人卫生清洁、助医助行、爱心陪护等志愿服务,为社区构建自我管理、互助服务“邻里守望”精准关爱互助模式贡献力量。
“我们能动的时候,去帮助别人,以后我们不能动的时候,别人也会来帮助我们的。”有贵生说。

有贵生(右一)教老年人学员读书认字。黄晓梅 摄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