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典型风采 > 正文
不忘初心感党恩——玉溪红塔区3笔大额党费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03-15 15:26:50来源:红塔区委组织部 阅读:

近日,玉溪市红塔区委组织部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央组织部的信,里面装着三张大额党费收据。原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前夕,红塔区3名离休老党员自愿向党组织缴纳了三笔大额党费,分别是马秀莲缴纳10000元,杨芝贤缴纳3000元,王金凤缴纳1000元。缴纳大额党费,她们已不是首次。红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老干局局长孔祥民随后带领老干工作人员将收据和鲜花一一送到老同志们手中。

 

马秀莲,女,1923年出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离休。

\

 

马秀莲同志出生在山东寿光县一个贫农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前,五口之家承受国民党的苛捐杂税,食不果腹。童年的她曾目睹日本侵略军烧杀抢掠,父老乡亲惨死在鬼子刀枪之下,老百姓流离失所、讨饭为生。

 

马秀莲与母亲靠磨面、摊饼支持地下党和八路军抗日。在1943年正式加入妇女救国会之后的九年,先后担任县妇女干事、妇联主任、妇联委员,宣传和组织、带领妇女同志们投身到抗日和解放战争中来。

 

在最艰苦的时期,义无反顾、响应号召,送丈夫、送弟弟参军上战场。解放以后,带着6岁的大女儿追随丈夫入滇时,丈夫才知道自己已为人父。来到云南,先后在蒙自、建水和玉溪县商业系统任职和工作。

 

马秀莲在缴纳大额党费时说:我在党的怀抱里已经81年了,今年党满一百岁生日,我后年也满一百岁了,为党做不了什么事啦,但感激、感恩之情永远都在。参加革命的时候想着,能够平平安安有日子过就好了,没有想到生活可以过到今天这样的好,吃不愁、穿不愁,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感谢党。   

 

\

杨芝贤,女,1924年出生,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离休。

\

 

杨芝贤同志出生在云南华宁县,中学时参加了民青组织,后在雄关镇从事地下工作,参加解放河西战斗,在1950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区纵队滇中护九团三营三、四连指导员,6月,在河西县一区区委会任宣传和组织干事。

 

1951年返回华宁县政府,在文教科参与兴办教育工作,先后在华宁县郭家营等小学担任教务主任和校长等职,之后参加小学整改工作队,婚后,调入玉溪一小工作,任副校长,后参与玉溪三中的组建并任教至离休。

 

杨芝贤同志思想纯洁、积极上进、对党忠诚,工作中自我要求严格,标准高,为人师表。97岁高龄的她,仍在与病魔抗争,积极参加各兴趣小组活动,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每次各级领导看望慰问她时,都要提前或现场写一份思想汇报交给组织带回,始终履行好一名普通党员的职责。

 

杨芝贤在缴纳大额党费时说:敬爱的党,在党百年华诞之际,说说心里话,感党恩、学党史、听党话,永远跟党走。

 

\

王金凤,女,1926年出生,195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离休。

\

 

王金凤同志出生在云南江川县,曾在江川县、玉溪县、新平县、玉溪地委等地从事妇联秘书、宣传干部、共青团等工作,后服从安排到玉溪地区化肥厂任工会主席,所在单位曾被省工会、省体委三年三次评为“先进集体”,个人被省工会评为“优秀工作者”,多次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被选为玉溪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王金凤同志一生坎坷,早期参加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地改革工作,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从不叫苦和退却。

 

文革期间,丈夫被迫害致死,自己和丈夫的兄弟们均受牵连,凭着自身顽强的意志和对党的忠诚信念熬了过来,直至平反。

 

她独自将儿子拉扯大,鼓励孩子参军入伍,一起坚强面对生活,但天意弄人,儿子中年病故,留下孙女相依为命。在这样的人生遭遇下,她始终保持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党无限感恩之心。

 

王金凤在缴纳大额党费时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从我加入共产党那天开始,我已经把全身心交给了党,把自己的梦想命运与中国共产党联结在一起,生死同舟、荣辱与共。

 

\

缴纳大额党费体现的是一名老党员对党的忠诚之心和感恩之情。作为年轻党员和老干部工作者,不仅要学习好、传承好、宣传好她们的优秀品质,更要落实好党对离退休老干部的相关政策,让她们真正感受到政治上尊重、思想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精神上关怀,持续用心用情服务好老干部。

 

文图:汪宁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