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保山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策部署,保山市老年大学启动“银龄教师行动计划”。通过“招募—培育—激励”全流程优化,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本土化、可持续的银龄教师队伍,为老年教育注入新活力。该计划自实施以来,已吸引167名退休教育工作者及行业专家加入。
创新建立“学科分类+动态管理”教师资源库,按文艺、健康、科技、非遗传承四大领域精准建档。目前已得到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的支持,持续吸纳退休教师、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等加入,形成“退休人才—岗位需求—教学资源”精准对接的常态化招募体系。
计划明确70周岁以下、政治可靠、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为重点招募对象,通过“线上+线下+定向”三维渠道广泛动员。线上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布岗位信息,详解教学环境与待遇;线下联动本地高校、文化机构定向推荐;针对知名退休教师、非遗传承人开展“一对一”邀约。“我们不仅需要专业师资,更注重挖掘本土文化传承者,让老年学员在家门口就能学到‘保山故事’。”活动中心负责人表示。
围绕老年学员需求,计划设置“教学岗”与“志愿服务岗”双轨岗位。教学岗开设诗词书法、智能手机应用、舞蹈康养等热门课程,创新“主讲+协作”模式;志愿服务岗组织银龄教师走进社区乡村,开展健康讲座、农技培训等惠民服务。同时,通过调研定制“历史人文”“生态康养”等“银龄特色课程包”,实现“菜单式”教学供给,让银龄教师的专业特长与老年教育需求同频共振。
自计划实施以来,保山市老年大学课程体系显著优化,新增“数字适老”“非遗传承”等特色学科群,学员满意度达98%。银龄教师主导的志愿服务活动,推动老年教育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深度融合。2025学年,学校开设65个专业、127个教学班,学员规模达到5210人次,持续擦亮“银龄教育”品牌。
下一步,保山市老年大学将深化“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内涵,探索“红色思政+银龄智库”模式,组织退休教师党员开发“滇西抗战史”“杨善洲精神”等思政课程,为老年教育注入红色动能,助力构建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