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寻甸县老年大学以“行走的课堂”为载体,组织学员深入寻甸县河口镇、七星镇、功山镇、金所街道等地,开展户外实践教学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游学研”结合的方式,将思政教育、民族文化传承与志愿服务实践融入乡村、红色遗址和群众生活,为老年学员打造了“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沉浸式学习体验。
融入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
在鲁口哨中央红军“4·29渡江令”发布遗址,青松舞蹈班15名身着红军装的学员聆听退休教师讲授的“微党课”,重温红军攻克县城、开仓放粮、挺进金沙江的革命历史。学员们还走进农户家中动手烹饪、共话长征精神,以“体验式学习”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在金所街道天生桥红色庄园教育基地内,38名桥牌班学员认真参观完展室内容后,通过开展协作烹饪和桥牌、乒乓球、歌舞技艺交流等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以“实践课堂”实现思想与情感的共鸣。
融入民族文化,共绘团结图景
秀美乡村迎客来,苗岭花山舞翩翩。二胡班20余名学员走进七星镇窝子田村——苗族非物质文化传承地,与当地苗族群众欢聚在村内“小广场”。大家谈苗族文化民俗、议服装加工制作工艺,能歌善舞的苗族老幼与学员们共奏民族乐器、共舞传统舞蹈,巴乌与二胡交织,苗歌与汉调呼应,小场地大协作,大家共绘和谐同心圆。老年学员们不仅学习体验了苗族独有习俗和特色服饰,更在互动中深化了民族团结意识,生动践行了“文化传承与家国情怀深植于心”的教学理念。
融入乡村振兴,践行银龄担当
在河口镇糯基下坝口桥头村畔,智能机应用班老师现场讲授手机取景构图、光线运用、色彩、参数调整等拍摄技巧后,20余名学员化身“乡村记录者”,捕捉对口帮扶工程“西山圆梦桥”的壮美风貌,记录农村满屋玉米“丰”景和百年古树人文故事。学员们的作品,后续将用于乡村文化宣传,助力乡村振兴成果展示。此外,自驾游学途中,学员们沿着“四好农村路”探访北大营生态草场,感受两万余亩草山中牛羊闲游、马铃回荡的唯美画卷,用镜头记录产业兴、生态美的乡村新貌,以实践提升数字生活融入度。
此次活动参与学员150余人次,拍摄乡村影像作品百余幅,组织红色微党课2场、民族文化互动展演3次,真正实现了“课内学知识、课外练技能、实践悟情怀”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