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三大重点群体需求,以思茅街道为试点,通过加强体系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工作质效,推动“一老一小一新”关爱服务项目点面发力、纵深发展。
聚焦“一老”,优化服务可持续性。盘活区域资源,整合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养老服务中心等资源,探索公办民营模式,打造约1100平方米40个床位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入84万元对滇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修缮和升级,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针对老人“吃饭无人做、孤独无人陪”的难题,思茅街道联动周边医疗资源、“党建联盟”成员单位、社区党员志愿者等化身“养老服务护卫队”,组织开展各类老年人书法比赛、棋牌竞技赛、文艺汇演等活动,定期不定期开展老年人义诊活动,为老年人讲解理疗知识和注意事项,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精细化的养老服务。目前,开展各类活动30余次,为518名老人办理爱心就餐卡,日间照料中心接收3人、集中供养1人。
聚焦“一小”,提供服务多元性。紧扣辖区儿童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及成长所需,通过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积极探索“1+N”托育服务模式试点,即依托1个示范性托育机构,带动N个社区普惠托育分园(托育点)共同发展模式。在茶马古道社区,通过社区免费提供公建配套用房,托育机构承诺低价运行模式,打造“几米稚家”社区婴幼儿成长驿站,为辖区0-3岁幼儿提供日间照料、早期教育、亲子活动等支持和服务。同时,搭建儿童成长多元平台,打造老爪箐农研学基地,以农耕种植、农耕作物、物候节气、民俗工艺、非遗手作等内容为重点,结合劳动教育教学理念,将老爪箐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小店业态等有机整合,积极与思茅第一小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等合作建设实践基地,有效拓展学校劳动教育空间。目前,已开展系列主题活动25次、亲子课堂等活动30场,长期托育幼儿人数达50余人,老爪箐农研学基地平均每周接待学生达3000余人。
聚焦“一新”,推动服务精准性。聚焦全区特色咖啡产业,全覆盖开展“双找”活动,着重对全区咖啡产业链进行全覆盖摸底,排查咖啡馆(厅)70家、咖啡种植基地(庄园、加工厂)7家,党员9名。坚持“两新组织发展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成立思茅区咖啡行业党委、南屏镇咖啡产业联合工会,并跟进普洱照笔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党支部、咖啡行业流动党员党支部,让咖啡产业党员有“家”更有“为”,将党建工作融入咖啡产业发展中,推行党组织、工会、团委、妇联“四建协同、一体推进”模式,通过规范行业标准、引导行业自律规范,有效破解咖啡产业发展中政企之间政策不通、协调不够、融合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