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安宁市有一支银龄民乐乐队
近日,安宁市2025年第九届“福满安宁·四季村晚”——冬之歌云南民歌大家唱新年音乐会在安宁市永安老街上演。音乐会在民乐乐队合奏《我和我的祖国》中拉开序幕,《安宁随想曲》、《绣金匾》、《洪湖水浪打浪》等精彩节目把整场音乐会推上了高潮。一首首经典作品给现场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更让人敬佩的这支乐队。22个队员中,最大82岁,最年轻的60岁,因为热爱民族音乐,让成立22年的安宁市民乐队依旧熠熠生辉。

这支独特的“银龄乐队”成立于2003年,乐队中配置有竹笛、二胡、中胡、小阮、中阮、扬琴等乐器,作品以讴歌改革开放的成就为主要内容,以演奏弘扬主旋律的歌曲和地方乐曲为主要形式,用音乐表达情绪、传递思想。
22年来,乐队积累了《幸福年》《桃李报春》《军民鱼水情》《北京有个金太阳》等20余个优秀的表演作品。其中,以《安宁小调》为原型创作的《安宁随想曲》更是乐队的经典节目。经过重新创作,曲调上也更加贴近安宁人民熟知的《安宁小调》,乐曲一开场,便描绘出一幅改革开放以来安宁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的新面貌,跟随乐曲变化,也展现出了对安宁未来发展的期待,《安宁随想曲》的改编给《安宁小调》注入了更多的现代活力。
“我们在安宁工作生活了一辈子,见证了安宁的发展与变化,相信未来的安宁还将会有新变化。”《安宁随想曲》的创作人李炳荣说。
此外,《滇池渔家乐》《崴花灯》《绣荷包》等具有云南地方特色,反映云南各族人民生活风貌的乐曲也是乐队的“保留曲目”。
22年里,安宁市民乐队一直活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他们积极参与“送文化下乡”、村(社区)文艺表演、新年音乐会,开展过超百余场公益演出;他们走进乡村,走入社区,以音乐为纽带,将文化和艺术的种子播撒在群众的心田,更用他们的音乐才华和热情,把市委市政府的温暖送到广大市民心坎上,把新时代安宁蓬勃发展的故事传遍安宁的大街小巷。

在他们的音乐中,可以听到安宁的变迁,更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他们的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民乐队成员因为热爱民族音乐,他们聚到一起。家中,他们是含饴弄孙的老人;舞台上,他们成为了熠熠生辉的“美丽夕阳”。
“半路出家”的队员们,并未被“业余”二字限制了发展的脚步,他们对音乐有着更加灵活和开放的认知。他们不受传统观念或市场需求的严格束缚,能够大胆尝试不同的风格融合和创新,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创意。
在排练新作品之前,队员们先从音乐本身出发,深入理解作品,揣摩作曲家创作时的意图与手法。每次排练,他们都认真对待,抠细节、抓音准、对节奏……22年里日复一日的坚持,他们从未停下过不断精进的脚步。每一次的演奏,都是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音乐执着的完美结合。
对于他们来说,音乐早已融入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他们看来,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游弋,无论是激昂的旋律还是柔和的节奏,都成为他们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通过音符的排列组合,他们能够轻松地表达出内心的喜怒哀乐,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都能在音乐中找到表达的出口。
撰稿:王卫东 卢静
发布时间:2025-01-08 15:39:32来源:安宁市老年大学阅读: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