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迪庆州维西县:科技赋能 文化铸魂 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一支由“银龄”科技工作者、文化传承人组成的志愿服务队,正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近年来,维西银龄志愿服务队以“科技赋能产业兴、文化铸魂乡村美”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用智慧与热忱谱写着新时代的“银发传奇”。
科技赋能,给产业插上“智慧翅膀”
“以前种木香全靠经验,现在有了老师傅手把手教,产量翻了近一番!”保和镇腊八底村种植户余永祥捧着金灿灿的木香根茎,难掩喜悦之情。
2024年,针对当地科技人才短缺以及基层农民种植、养殖技术不精的现状,银龄志愿服务队创新开展“科技火炬传递计划”,以“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为载体,组织老科技工作者深入田间地头,采取“理论筑基+实践增效”教学模式,围绕《中药材栽培与加工》《云当归种植技术与管理加工》《蔬菜的栽培技术与田间管理》等课程,开展培训93场,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妇女等群体1万余人次,培育出一批“土专家”“田秀才”,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源动力”。
文化铸魂,让乡村焕发“文明新颜”
“新时代,新征程,扬帆起航;党中央,绘蓝图,催人奋进。”在维西县大词戏活动演绎中心,省级非遗传承人杨淑珍正指导青年演员排练新戏《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边疆》。
为拯救濒危的大词戏,银龄志愿服务队启动“戏韵新生”工程,用心整理传统剧目,复排《岳母刺字》《东窗围炉》等经典折子戏,2024年《岳母刺字》在“中国戏曲文化周”线上展播,观看量突破120万人次,并积极到老挝、玉溪、昭通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多次荣获省级、州级表彰,让古老剧种焕发新生。
同时,银龄志愿服务队不断创新表达方式,创作《北京有个金太阳》《说唱党的政策好》等现代戏,开展“送戏进村寨、进校园”活动115场、观众达4.5万人次;以“银龄文明实践站”为载体,开展“家风家训”“法治乡村”宣讲83场,积极弘扬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银龄担当,用奉献书写“不老情怀”
“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们随时出发!”这是银龄志愿服务队队长普志忠的口头禅。这位2024年“云南好人”获得者,带领团队完成《明清古风维西大词戏古乐荟萃》光盘出版,主编的《中国戏剧全集·大词戏卷》进入三稿修改阶段。在他的推动下,维西大词戏、洞经古乐、扬琴调等分别成功申报为省级和州级非遗代表性保护目录。
银龄志愿服务队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献言献策。近年来,撰写各类调研报告65篇,其中,《齐心建设新农村 傈僳山寨气象新》一文被中央党校收录;《要充分发挥妇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一文被列入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大会学术交流论文。
从科技兴农的“田间智囊”到文化传承的“活态使者”,从政策解读的“银发宣讲员”到矛盾调解的“和事佬”,维西银龄志愿服务队正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让科技之光与文化之魂在维西大地交相辉映。
作者:唐晓芳
发布时间:2025-05-14 16:50:19来源:维西县委老干部局阅读: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