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新平:非遗“父子兵”用葫芦笙吹响文旅经济新韵律
在新平县建兴乡老年大学葫芦笙特色课班,有一对“父子兵”教师——钟安六与钟真付。他们潜心研究葫芦笙制作、吹奏、唱跳等技艺,将芦笙文化与建兴乡的特色相结合,为当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文旅经济模式作出了贡献。


解码非遗文化,升级“滇派芦笙”符号
为使葫芦笙制作技艺及文化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父子俩积极申报葫芦笙非遗项目并于2006年及2023年双双成为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参与开展葫芦笙曲调收录、葫芦笙制作技艺非遗工坊建设、葫芦笙舞蹈创作等工作。
工作之余,父子俩还到建兴乡马鹿社区老年大学任教,为老年学员教授葫芦笙特色课,不定期走进社区、学校开展葫芦笙技艺培训,让广大群众和学生们认识“非遗”、了解“非遗”、传承“非遗”。


打造节庆IP,擦亮“魅力建兴”名片
建兴乡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力度和非遗产品市场化路径的探索。钟真付老师积极配合乡党委、政府策划并参与葫芦笙文化艺术节,全面打造“非遗+旅游”品牌节庆活动,持续擦亮特色非遗文化名片。
在每年3月的葫芦笙文化艺术节上,老年学员和数百名身着彝族、哈尼族等绚丽民族服饰的群众,在巨型葫芦笙模型引领下,伴着悠扬的葫芦笙乐载歌载舞,沿着樱花大道开启盛大的巡街表演,不仅让外地游客近距离感受到建兴传统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当地群众倍感亲切。
节庆活动的举办丰富了当地群众和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建兴乡农文旅融合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助推文旅融合,实现“村美民富”愿景
建兴葫芦笙文化艺术节的兴起,促成了民族特色商贸一条街、非遗及特色农产品展示、樱花宴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省内外游客到建兴乡体验独特的民俗文化风情。父子俩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掌握的葫芦笙制作技艺传授给周边村民,培养技术骨干、保障原料供应,带领大家把成熟后的葫芦和泡竹采摘、晒干、加工制作后售卖,持续帮助村民增收。
发布时间:2025-05-13 11:10:06来源:新平县委老年大学阅读: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