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发挥作用 > 正文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基层治理的“银发引擎”与文化传承新范式
 
   近年来,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老年大学栖木墀校区在实现老年群体“学、为、乐”有机统一中,聚焦社区治理与老年课堂“双向奔赴”,探索出一条“银发赋能基层治理”实践新路径。
 
   银发学堂变身治理阵地
   校区在舞蹈、鼓乐、花灯戏、书法、绘画等课程中融入政治时事、文学历史、农业科技等内容。通过“兴趣+实用”的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激发了他们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老年学员们编排了孝道文化、家风故事等节目,同时在林业部门和司法机构的指导下,联合村法治文艺宣传队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接地气的方言唱词,创作出了一系列宣传政策知识的花灯剧。这些作品不仅在老年学员中广泛传唱,还走进了社区、村庄,成为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形成了辐射半径15公里的“普法宣传圈”。
 
   非遗花灯唱响法治新声
   “小朋友,要学法,明辨是非人人夸;知法守法会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这段由老年学员集体创作的《护苗花灯调》,将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核心内容浓缩成朗朗上口的七字唱词。学员们不仅在每月20日的固定文艺汇演上演出,与本地及周边县区的32支老年文艺队通过花灯、歌舞、小品、民族乐器表演等形式交流互动,还在村寨进行巡回表演,将“普法强基补短板”“义务教育保障”“网络安全防护”等条款转化为生动的舞台场景。配合着诙谐的方言对白和明快的音乐节奏,法律知识如同春风化雨般浸润人心。
 
   基层治理的“银龄范式”
   “自从栖木墀校区开办后,我们村的婆媳矛盾都少多啦!”王大妈笑盈盈地说道。校区创新建立“老年大学+社区网格”联动机制,学员们在学习实践中化身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矛盾调解员、安全巡查员和文化传承员,小到邻里纠纷调解,大到政策宣传解读,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在护林防火宣传中,花灯队编排的《防火三字经》拍摄成短视频,通过村民微信群广泛传播;针对留守儿童关爱,学员们成立“银发护苗团”,与社区网格员结对开展书法辅导、心理疏导等活动,不仅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上的帮助,还给予了他们情感上的关怀,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在矛盾调解中,老年学员们凭借丰富的人生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在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发布时间:2025-05-06 16:48:09来源:峨山县老年大学阅读:
X

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主办 版权所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西昌路249号  邮编:650032  电话:0871-63993715,63993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