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我听说,在云南哈尼稻田所在地,农村会唱《哈尼四季生产调》等古歌、会跳哈尼乐作舞的人越来越少。不能名为搞现代化,就把老祖宗的好东西弄丢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农耕文化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为积极响应这一号召,元阳县老年大学成立了哈尼古歌班,并组建了“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致力于深挖和传承哈尼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内涵。
“哈尼哈巴”志愿服务队队员与传唱古歌四十多年的非遗传承人马建昌等人共同交流学习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哈尼族的生产生活经验、礼仪习俗等珍贵文化遗产,主要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在这一过程中,哈巴——这一无伴奏的说唱形式应运而生,它不仅是哈尼族古老民歌的统称(哈巴在汉语中即为“歌”的意思),更是哈尼族社会无字的百科全书。通过唱古歌,哈尼族人向子孙后代传授历史、道理、学问、规矩和本领,它承载着哈尼梯田农耕文明的记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传承手段。
近年来,哈尼古歌班深入研习并学唱《四季生产调》《哈尼阿培聪坡坡》等经典古歌,同时积极前往非遗中心、传承点等地进行研学交流,以拓宽视野、深化理解。此外,志愿服务队在南沙小学、沙拉托小学等地开设了“民族文化传承班”,精心设置了“哈尼古歌”“民族乐器”“民族刺绣”“农耕技艺”等特色课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自觉传承和弘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梯田精神。
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元阳县不仅成功构建了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文化脉络,还以时代精神为引领,增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这一努力不仅厚植了民族文化自信,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了不可或缺的“银发力量”。
撰稿:李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