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昭通,作为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乌蒙山腹地,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典型地区,拥有汉、彝、回、苗等45个民族共635万人口。近年来,昭通市离退休干部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关于民族团结进步的工作部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日常工作,通过政治引领、优势发挥、宣传赋能等方式,为昭通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一、政治引领,凝聚共识
昭通市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利用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平台,通过集中培训、理论学习、主题党日等多种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等政策,发放宣传册、展示宣传标语,并在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宣传离退休干部助力民族团结进步的事迹,营造浓厚氛围,激发离退休干部参与的积极性。
二、发挥优势,服务群众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发展战略,昭通市离退休干部积极找准工作结合点,组建以产业指导、医疗服务、政策宣讲等为重点的银发志愿服务团队,深入各民族聚集区开展高原特色产业指导,解决技术难题;通过“五老”宣讲团,开展“十进十促”活动,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及民族政策,促进各族群众增强信心;同时,以“党建+志愿服务”模式,为老干部提供发挥作用的平台,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千余次,调解矛盾纠纷数百起,涌现出了一批最美银发志愿服务者。
三、宣传引导,文化交流
昭通市离退休干部发挥文化传播优势,通过开设兴趣班、举办节庆活动等形式,丰富民族同胞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个认同”。同时,离退休干部还通过创作文学作品、编纂民族历史等方式,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添砖加瓦,丰富了昭通民族文化的内涵,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认同。
昭通市离退休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老有所为”的理念,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了积极力量,共同绘就了乌蒙山区的“石榴红”。
撰稿:王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