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云南省委老干部局
68岁的老党员钱允恒和60岁的张友平家住砚山县杏林小区,他们是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退休不褪党员本色,发挥余热映初心,他们把居民小区当成自己的家一样来管理和维护,用一言一行诠释着什么是责任担当,什么是榜样先锋。
杏林小区隶属江那镇同心社区,2011年由砚山县人民医院牵头,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要求建盖,2015年竣工入住,截止目前共有住户169户,实际入住163户522人,其中老干部有64人。提起刚搬进小区那几年,年近80的张大妈就直摇头:“小区没有大门,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小区,甚至把小区当成临时停车场,车辆把消防通道都堵了个严严实实,没及时清理出去的垃圾风一吹遍地都是。”因为没有物业管理,小区的情况越来越差,沙庭广回忆,钱允恒和张友平找到自己,开始琢磨着想要自己把小区管起来。
2020年,砚山大力推广网格化管理模式,社区党委派网格员杨武跃进入杏林小区做入户调查。3名老同志就向她反映了这个想法,并提议筹建自治管理委员会。
武跃介绍,社区听说3位老同志的反映后非常重视,对小区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需求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并在小区里就成立自管委的想法开展了问卷调查,这个想法获得近九成居民的支持。很快,以3名老同志为核心的小区自治管理委员会成立,张友平任主任,钱允恒任副主任,通过在小区内的广泛征集,把小区按每个小组不超过11户的标准分为16个小组,16名热心住户自告奋勇担任小组长,其中有7人就是退休干部。
自管小组成立后,首要解决的是小区的治安问题,张友平、钱允恒组织带领退休干部、小组长、小区居民代表,就小区治安问题进行多次座谈交流达成一致意见后,四处奔走,多方筹集资金,最终小区各大门都安装上了车辆道闸系统和人行出入门禁系统,大大提升了小区居住的安全指数。同时,结合居民实际,通过开业主大会逐步制定完善居民公约,让居民自律言行,养成文明好习惯,对促进邻里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没有改造前,小区胡乱停车,人行通道被挤占,车辆擦碰矛盾不时发生。”社区第一小组副组长沙庭广介绍,“大门危机”解决后,停车矛盾就接踵而来,为了解决问题,自管委花了不少心思,比如把车位重新划分,有序停放;接着,又想办法把以前杂草丛生的地方硬化做成停车位;为了不影响道路通行,又采取了错峰停车、换位停车等动态管理办法……
看到小区管理逐步有序规范起来,但在周末和晚上住户除了在小区里散步或者坐着闲聊几句就没有任何活动,从文化馆退休下来的谭秀兰阿姨急在心里“这么和谐的小区可不能死气沉沉”。于是她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组建了杏林小区文艺队,带领小区爱好文艺的老年人唱歌跳舞、排练节目,在小区重阳节、春节等大型活动上组织各种文化活动,如文艺表演、象棋、乐器演奏等,不仅丰富小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进邻里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更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活动有了,但是缺少一个小区开会和居民活动休息的活动场所,自管委的两个“老领导”通过在数次业主大会上的耐心动员,最终居民自发筹款,搭建了一个能供居民娱乐休闲、党员干部议事议会的场所——议事亭,议事亭的建立充分发挥协商议事社会矛盾“化解器”的作用,让居民参与到矛盾纠纷化解、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切实提高小区住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除小区居住环境的变化外,小区居民的思想也有了大转变,小区热心居民多了,许多居民看到有人扔垃圾也会出面干涉,看到地上有垃圾也会主动捡起丢进垃圾桶;居民开车进小区,也会自觉把车摆放整齐。在退休老干部沙庭广的带领下,小区更多的志愿者加入了每周五的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周围商铺,积极参与小区环境整治工作,如清理垃圾、整治乱象、维护公共设施等。发挥自己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为小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美丽、宜居的生活环境。
“短短几年,我们杏林小区的管理、政策宣传、文明劝导、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都跑到社区所有小区前面去了,2023年还被评为砚山县平安小区,现在社区正大力引导我们把小区打造成“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的五治基层治理示范小区。”提及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张友平无不自豪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