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南省临沧市委老干部局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以“我们都是收信人”的责任担当,扎实抓好全市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与发挥“云岭银发”人才作用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深度融合,引导广大老同志以实际行动唱响新时代边疆人民的幸福之歌。
建强组织筑堡垒,激活银发党建“红色引擎”
坚持全面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的建设工作,把离退休干部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党的建设大局中总体谋划、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体系,市委组织部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纳入组织部领导班子分片联系督导内容,沧源、耿马、镇康三个边境县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融入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实现组织领导、资源整合、责任落实“三到位”。
建立离退休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度,以调研督促边境县积极探索“支部引领、银发助力、群众受益”的工作模式,采取“一对一”“多对一”的形式,组织县直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抵边村(社区)党组织结对,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抵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创共建、互促互进。
沧源县、镇康县在条件成熟的抵边村(社区)成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5个,耿马县探索联合抵边村(社区)挂钩单位组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3个,进一步夯实固边稳边兴边的组织基础。
锻造队伍强头雁,打造银发人才“先锋矩阵”
坚持选优配强、示范带动,着力培育一支政治过硬、作风扎实、群众信赖的银发先锋队伍。借鉴“万名干部规划家乡行动”经验做法,搭建平台聚合力,实施“头雁”培养和“归雁”回引工程,在做好抵边村(社区)离退休干部支部书记后备人选培养的同时,积极探索吸引有热情、有威望、熟悉情况的退休干部党员到抵边村(社区)担任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着力加强抵边村(社区)党组织建设。
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党建联络员制度,建好“蓄水池”,抓好后备队伍储备工作。探索成立由退休干部党员担任队长的“云岭银发兴边服务团”,组建“老支书宣讲团”“边境红色老兵宣讲团”等团队,激发老同志参与边疆建设的积极性,深入村寨宣讲党的创新理论、民族政策、惠民政策。
沧源县率先建立领导干部挂钩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制度,确定22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挂钩离退休干部党支部,有力保障了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与抵边村(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共创、提档升级。
搭建平台聚合力,拓宽银发服务“辐射半径”
聚焦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强边固防等重点任务,搭建多元化服务平台,推动银发资源向抵边村(社区)集聚。
3个边境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分别组建“我们都是收信人”银发宣讲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精神、党的创新理论等主题开展银发宣讲“六进”活动。沧源县成立了珍稀植物保护、中外青少年交流、木鼓非遗艺术推介等6个银发人才工作室,深入边境村(社区)上好知恩感恩、爱国主义、强边固防、民族团结、勤劳致富“五堂课”。
镇康县建立了老党员工作室15个,成立乡村振兴、“阿数瑟”文化传承、社区治理等5支银发人才服务队,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宣教文艺活动,将理论政策巧妙融入歌声、朗诵、舞蹈、“阿数瑟”对子等群众喜爱的文艺节目之中。
耿马县成立乡村振兴、农技推广传播、民族文化推介等5支银发人才服务队,有效发挥“银发人才”平台在调动老同志广泛参与和汇集意见等方面的作用,持续释放“云岭银发”品牌效应。
丰富活动强引领,绘就边疆幸福“美丽画卷”
以“党建红”引领“边疆美”,推动银发力量在服务发展中彰显担当,生动诠释了“临沧银发”助力兴边富民的生动故事。
3个边境县扎实开展“支部+支部”共建活动,组织县直机关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边境村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引导带动边民自觉维护边疆固、边疆稳、边疆兴。
沧源县深入实施“红旗飘飘”工程,离退休干部党员带头在自家房屋顶悬挂国旗,开展“唱国歌、升国旗、走边关”等主题活动。独特的边关风貌和边疆胜景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的1100余名“老宝贝”开启秘境沧源康养之旅,体验宜居康养胜地、边关文化风情,引入银发经济活水。
耿马县9名老同志以界务员身份活跃在47.35公里边境线上,长期坚守岗位完成巡逻,引领带动20余名青年加入护边员队伍,共同守护好神圣国土,维护边境稳定安宁。
镇康县4名有社区治理经验的老同志入驻南伞口岸“涉外涉边智慧+”巡回诉讼服务站,深入口岸、园区就近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成功调处涉外、涉边、涉侨矛盾纠纷65起,接待服务诉讼当事人500余人次,为出入境人员开展普法宣传1200余人次,成为国门社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